院感学习资料SANY 标准化小组#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院感学习资料(常用于现场提问)一、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 48 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二、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三、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或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四、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 3 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五、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 3 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 3 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六、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七、隔离方式有三种:1、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料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2、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m 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导致的传播;3、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八、感染链: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九、隔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十、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十一、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1、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十二、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2、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