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主讲:叶新强一、概述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由于损伤和/或疾病等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及其功能的损害,以致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植物神经功能的异常改变。常见的病因有交通事故、高处坠落、运动创伤等。另外,尚有自然灾害、炎症、变性、肿瘤、血管病变以及发育性因素等。由于该病的致残性严重,有不同程度的截瘫或四肢瘫,在美国年发病率约为30~32人/百万,另有20人/百万在入院前死亡,在我国80~90年代,北京约6~7人/百万,且有日趋增加趋势。脊髓损伤患者大多是青壮年,正处在年富力强之时,伤病的困扰给自身和家庭造成残酷的打击,随之而来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为此世界各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基础研究到临床急救,从早期康复到恢复期康复,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以期尽可能地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尽早地回归社会。二、诊断要点1、有明确的头颈部过度屈伸的外伤史,或高处坠落、脊柱直接外伤史。2、颈部或腰部活动受限,局限性棘突压痛、畸形。3、有不同程度的颈、胸、腰神经根或脊髓损伤的表现。4、X检查可有椎体骨折或脱位。5、CT和MRI检查发现脊髓受损情况。三、早期处理1、脊髓休克的处理:脱水治疗、激素治疗。2、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颅骨牵引、手术减压、内固定。3、高压氧治疗:最好在六小时内进行。减少脊髓出血、水肿、缺氧。四、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防治压疮1、常翻身、定时按摩。2、在压迫部位防治防压疮气垫。3、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4、加强营养。5、紫外线照射及超短波治疗。6、抗感染及皮瓣移植。(二)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1、患肢被动活动。2、口服抗凝药(华法林、阿司匹林)。3、溶栓治疗。4、针灸、推拿治疗。(三)自主神经亢进1、表现:多发生于第6胸椎平面以上的脊髓损伤患者,是一种血管反射,可源于任何一个高位损伤时低于损伤平面的器官。表现为突然大量出汗,面色潮红,脉搏缓慢,血压升高和头痛(300∕160mmHg)。注:若不立即处理,即会发生脑血管意外、癫痫,甚至死亡。2、紧急处理:(1)直立位,使静脉血库于足或内脏,降低心输出量,血压自动下降。(2)药物控制血压,用直立位不能控制血压者应静脉滴注硝普钠或肌内注射肼屈嗪10~20毫克。(3)消除诱因,有无泌尿系统感染结石,尿管是否通畅,直肠内有无大量或嵌顿的便块。(四)防治泌尿系感染1、间歇性导尿。2、定期尿道冲洗(1:1000呋喃西林、1:5000高锰酸钾、5%碳酸氢钠)。3、定期更换导尿管(1周或10天)。4、鼓励大量饮水。5、口服维生素C以酸化尿液。6、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五、康复评定(一)损伤水平判定由于脊髓节段与脊椎节段在解剖位置上下不一致,脊髓损伤水平不能根据脊椎损伤水平判断,而需根据各节段脊髓所支配肌肉的肌力检查及皮肤感觉检查来判定,代表脊髓各节段肌肉及该节段功能保留时的活动功能恢复的预计见下表1注意:由于邻近节段对同一肌肉的重叠支配,如果一节段支配的代表肌肉肌力为3级,其下一节段代表肌肉肌力为0,而上一节段的代表肌肉肌力基本正常,则可判定损伤平面在该节段。损伤后早期进行手法肌力检查以确定损伤平面时,常可因患者身体虚弱、疼痛、不能合作等因素使检查结果失准。为此近来有人对大脑皮质运动区适当部位进行磁电刺激(magnetoelectricstimulation),同时观察靶肌肉的运动或肌电活动,视运动通路的完整与否,借以较精确地判定损伤平面。由于两侧损伤平面也可能不一致,有时须左右分别记录。运动与感觉水平也可能不一致,一般以运动平面为主作记录。(二)损伤程度判定在神经损伤平面以下,包括骶段保留部分运动与感觉功能时,可判定为不完全损伤。近来一般主张以会阴部感觉和肛指检查时肛门外括约肌是随意收缩功能为判定标准,存在时为不完全损伤,丧失时为完全性损伤。检查须在脊髓休克期度过以后进行。完全性损伤病例在最低的正常平面以下,运动与感觉功能部分保留的节段,即为部分保全区(ZPP)。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SpinalcordInjuryAssocia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