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巨亏对国企风险管理的启示陈莉2012-8-15 14:48:06 来源:《国企》2012 年第 8 期2012 年 5 月初,在金融危机中几乎毫发无损的美国著名金融机构摩根大通爆料因信用违约互换的衍生品交易亏损20 亿美元; 7 月 15 日,报道摩根大通因此次衍品交易在第二季度亏损44 亿美元。当这一事件发生时,国内外媒体更多联想到巴林银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安然、雷曼兄弟等西方巨型企业倒塌事件,而很少有人记起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事件( 2004)、中储棉事件( 2005)和国储铜事件( 2005)。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是典型的衍生交易产品风险为导火线引发的金融、经济危机,是一种系统性风险的爆发。摩根大通事件是在全球经济、金融尚不稳定条件下的衍生交易产品交易而引发的独立风险事件。而中航油(新加坡)和国储铜亏损事件的诱因分别是石油期权交易和铜期货交易。衍生交易产品的巨大风险可想而知。衍生交易产品大多实行保证金交易, 缴纳较少的保证金就可以交易保证金数倍的产品, 杠杆率极高。 在套期保值交易条件下, 如果出现了现货和衍生交易产品价值不匹配的情况,则交易主体可能获得超过现货市场价格的额外收益或亏损。在投机交易下, 随着市场运行方向的变动, 交易主体将迎来数倍于保证金的盈利或者亏损。 因此,在目前国企大量涉足衍生交易产品的情况下,管理好衍生交易风险、避免亏损、防范系统风险发生,是每一个国企必须面临的挑战。本文以摩根的巨亏为例,援引中航油(新加坡)的教训,以为国企提供风险管理的借鉴。巨亏的根源面对巨亏,摩根大通 CEO杰米· 戴蒙直承:“这是摩根风险管理出现了错误。 ”摩根大通信用违约互换的衍生品交易亏损和中航油石油期货交易的亏损都是在内部存在风险管理制度、 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条件下发生的。进一步分析, 摩根大通的信用违约衍生品交易与中航油 (新加坡)石油期货交易存在以下共同点。制度漏洞与激进情绪金融危机后美国制定的“沃尔克规则”禁止银行以自身资金从事对冲交易。但是,摩根大通所交易的衍生产品是合成信贷交易,不是以自身资金进行的交易性的押注,而是大规模、不匹配的对冲操作,“沃尔克规则”并不禁止这种交易行为。因此,从法律角度说, 非禁止性交易行为为摩根大通进行对冲交易提供了机会。同样, 1994 年底,中国证监会等国家有关部门发出联合通知,严禁国有企业从事境外期货交易; 2001 年 6 月由中国证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