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预习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校康艳语文的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突破口,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当合理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传授学生羽西的具体思路和方法。并建立相应的评价反馈体系,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进行了有效的预习。首先是培养预习的意识。在大部分中小学生的学习中,预习只是一个形式上的过程,并没有真正有效实施过。甚至个别语文教师认为预习会降低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兴趣,大部分的知识在课前的预习中已经知晓,便不会集中精神听课。基于此, 我们应从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预习的意识,加深教师对预习的认识。第一、告诉学生预习的重要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要想学到知识, 培养能力, 就应当有个具体的准备过程。明确课堂的目标和重难点,这样才能在听课的过程中游刃有余。第二、 强化学生预习后在课堂上的成功体验。可以提前布置一部分问题, 让学生在课前查阅准备。课堂上就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探讨。这是对预习的正强化。可以提升学生对预习的兴趣。然后是教给学生具体的预习的方法。学生预习的课文千姿百态,并无统一规范的内容和格式。但尽管是不同的课文,它也有通用的预习方法。通用方法之一、阅读法。阅读的方法多样,有速读、默读、朗读等,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 或根据老师要求来选择。首先应把书本上有关内容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遍,容易理解的可以“走马观花 ”。对于陌生的新知识,决不能仅看一遍,而要多看几遍,反复研读,可在重点和难点部位做记号,以引起自己足够的注意。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不同内容的文章需要恰当的阅读方式才能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如诗歌、散文、 文言文等, 可以运用诵读的方式进行。它可以训练语感,还可以帮助你把握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用方法之二、标注法。人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时,心到、眼到、口到还不够, 手也必须到。 边读边用笔在文中用符号做圈点批注,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记下来。如:用横线“—”标出生字、生词;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语;用波浪线“~~~”标出重点语句或中心句; 用“☆”标示重点语段 ⋯⋯ 具体符号, 可根据个人习惯确定,但要相对固定。教给 “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宋朝学者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