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纲要》提出: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区角游戏的开展已经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它为孩子们提供了充足的活动材料以及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满足了他们的兴趣和需要, 丰富了幼儿的经验,让他们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合作学习,获得初步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幼儿提供了多元发展的教育契机。但是幼儿由于经历有限, 缺乏丰富的经验, 在开展区角游戏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认知冲突。 虽然这正是教师开展教育、 教学活动的好时机, 但是教师应该如何不断来挖掘区角游戏潜在的教育价值呢?新《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 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 积极引导。”因此,当幼儿在认知方面产生矛盾时, 为了使自己能在已有经验和新的认知水平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会特别强烈。如果能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及时开展教学活动, 不仅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更能实现教育的有效性。但是,教师又应该怎样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做到既不干预太多, 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教授时机呢?在组织幼儿开展区角游戏的实践中,我认为教师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把握适当的时机,介入幼儿的活动。1、当“认知结”出现时“认知结”是指幼儿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遇到可能会使其行为受到阻碍后产生停顿的某个问题,即所谓的认知失衡时刻。这些“结”的解决可能意味着在同化和顺应基础上的知识结构的重新建构,也可能意味着创造性智慧的产生。教师要注意到这些“结”,并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使这些“结”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从而使幼儿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如:有一个幼儿扮演 “交通警”站在马路中间指挥, 这时有位驾驶员说: “警察怎么没有红绿灯?”这可难住了“交通警”,眼看这位交通警因没有红绿灯而要停止游戏,这时,教师以交警队长的身份和这位交警共同想办法,找了三块红、黄、绿积木代替了红绿灯,使游戏顺利地开展下去了。在这里,教师的适时介入解决了交警没有红绿灯而使游戏无法正常进行下去的问题,用积木代替红绿灯不但使幼儿能够继续游戏的探索过程,让幼儿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 而且还能点拨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幼儿受到启发后学会在以后游戏活动中寻找其他的替代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