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实践论》有感读《实践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有感怀着对毛主席无比崇敬的心情,借着本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学习的机会,我有幸拜读了毛泽东的《实践论》,读罢后,自觉受益匪浅,在《实践论》里面,毛泽东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文字为我们讲述着深刻的道理,语言毫无晦涩,内容层次清晰观点明确,可谓是字字珠玑。我从毛泽东这位世纪伟人身上学到了很多,又一次领略了其为人的大胸襟大境界,又一次感受到了他带给我的独特的震撼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市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利思想武器,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以及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它不仅为当时的中国革命斗争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今后相当长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到了今天。仍然对我们的经济建设有理论上的指导作用。《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探讨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具体地论述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其他一切活动。他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读完《实践论》全文之后,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说到实践和认识就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实践和认识吧。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是这样解释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包括生产活动,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等形式;而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人的认识,除物质生活以外,还体现在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种关系。其中,阶级斗争,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第1页共4页毛泽东同志认为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两个阶段的特性,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理性的,是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往复一直无穷的过程,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的由低级向高级,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就拿我们的学习来说吧,在课堂上老师把知识讲述给我们,使我们对某一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我们这一阶段对该知识的认识是非常浅显的、不深刻的,需要我们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在实践中对知识的应用我们也许会发现原本掌握很熟悉的知识不管用了,这就需要寻找办法去解决问题,而寻找办法本身就是加深对知识理解的重要方式。这样我们对该门学问的理解才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通过实践还可以丰富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学到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批评我们的应试教育方式不合理不科学,同学们学习很幸苦,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只掌握了课本知识去应付考试,而不是去注重实践;我们不去关心有没有真正学到些什么反而去关心分数的高低。到头来我们的学生,我们祖国的未来花朵们个个都是学习成绩很棒,成绩拿优秀,可是如果是这样换来的还有同学们的眼高手低,只知道侃侃而谈却没有一点动手能力,这么高的分数要它何用。从长远来讲,对学生,对社会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我们都应该清楚古代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无论赵括的军事理论背诵的多么熟,可是时间能力差,终改变不了大败仗的厄运。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有很强的理论知识,更应该把这些知识付诸实践,我们不做“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更需要的是我们的实干精神,更需要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做到不急不躁、由表及里、全面观察、由感性到理性、了解事物的演进变化、分清事物彼此间的区别联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循环往复的加深理解。在当下,推行素质教育是非常关键非常必要的,实践出真知,我不得不叹服毛泽东同志的远见卓识,对于问题的看法与角度如此透彻准确。第2页共4页在对《实践论》的学习中,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