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用新医疗法手册 第一章 脏腑经络的基本科科知识 一、脏腑 1 .心与小肠 心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它的功能对每个脏腑都有影响。心的主要功能是“主血脉”,管全身的血液和循环;又能通“主神明”,管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有病可以出现种种证候:“心阳不足”可见惊恐,健忘,自汗,心悸不安,精神散乱,舌质淡红,脉弱;“心阳偏亢”可见喜笑无常,狂躁不安,心烦不眠等精神症状;“心阴不足”可见面色萎黄,精神不振,睡眠多梦,心悸易惊,舌质淡红,脉细;“心火上炎”可见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小便短赤。 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的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传递糟粕。小肠有病,虚证可见消化不良,腹泄,小便清长;实证可见小腹气痛,小便短赤,排尿时尿道涩痛。 2 .肝与胆 肝的主要功能是贮藏人身的血液,调节人身的血量;主管全身筋和关节的活动;又和人的情绪变化,眼的功能有密切关系。肝有病可见出现种种证候:“肝阴不足”可见月经稀少,指甲枯萎,皮肤粗糙,视力减退,夜盲内障,四肢搐搦,筋肉颤动,脉弦细;“肝阳上亢”可见头晕目眩,面赤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肝郁气滞”可见胸闷胁痛,上腹胀满,呕吐吞酸,大便稀,脉弦。 肝与胆相表里。胆的主要功能是贮藏与输出胆汁,又参与人身的精神活动。胆有病可见惊恐,胁痛,口苦,寒热等证候。 3 .脾与胃 脾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通过消化吸收,把食物中的精华,输布到全身;脾又“统 2 血” ,统摄全身的血液,不使离开血道而到处妄行以至出血;脾又“ 主肌肉” ,可以使肌肉发达有力。 脾有病可见出现种种证候:“ 脾阳虚” 可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气短无力,四肢发凉,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白而有牙痕,脉虚缓;“ 脾虚湿盛” 可见饮食无味,腹胀隐痛,体倦肢冷,或见浮肿,黄疸,尿少泄泻,舌苔白腻,脉沉滑;“ 脾阴虚” 可见口淡无味,不思饮食,大便干燥;“ 脾不统血” 可见月经过多,崩漏,产后出血,呕血,便血,衄血。 脾与胃相表里。胃的功能 主要是消化食物与脾共同完成后天给养的任务。中医认为脾属阴,恶湿,脾气以升为顺,所以治脾常用“ 升提” 的方法;胃属阳,恶燥,胃气以降为顺,所以治胃常用“ 降逆” 的方法。胃有病,热证可见口渴口臭,吞酸嘈杂,喜冷饮,便秘;寒证可见食欲不振,胃隐隐作痛,吐清水,喜按,喜热饮,遇 冷痛就 加 重 。 4 . 肺 与大肠 肺 的主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