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统计指标解释及使用 一、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人口自然增长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 人口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数-本年死亡人数)÷ 年平均人数×1000‰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及失业率 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岁以上男 50岁以下,女 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城镇登记失业率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计算公式为: 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 国内(地区)生产总值 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它是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可比价格 指在不同时期的价值指标对比时,扣除了价格变动的因素,以确切反映物量的变化。按可比价格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用产品产量乘某一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另一种是用价格指数换算。 不变价格 指用同类产品的年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年产品价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产品价值消除了价格变动因素,不同时期对比可以反映生产的发展速度。 三次产业 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它是世界上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和投资,以及净出口的货物和服务支出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构成。这一总量就是支出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具体包括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 总消费 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也就是常住单位为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