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韩似萍谈青春期实验中学家校连心桥素材之家庭教育专家韩似萍和您聊聊孩子青春期的那些事儿到了初中阶段之后,原来很听话的孩子,突然像“变”了一个人,老是跟家长“犟”着;在中学阶段,孩子读书辛苦,家长也过得特别辛苦,这个本认为该长大懂事的孩子,却变得 “无法对话” 了。青春期的孩子, 让家长们头痛不已。青春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而一个家庭在孩子青春期中担负着很重要的指导责任。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书记、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韩似萍,和家长们聊聊“孩子们在青春期的那些事儿”——家长如何接纳孩子在青春期身心发展的蜕变,并实施成长指导。韩老师分析了青春期孩子的特点,指导家长们如何去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诉求”,了解指导孩子的方法。一、家长要改变和孩子交流的方式孩子到了青春期,心理层面上有两大觉醒——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性意识的觉醒。这个时候,孩子和家长从心理上开始分离,孩子有强烈的身份需求,希望和家长“平起平坐”,并要求建立新的关系——平等对话的关系。家长们都有这样的感受,用以往的方式和孩子对话,如同“鸡同鸭讲” ,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比如,当孩子光顾着看电视而不去做作业时,家长以前那句颇具威慑力的“不要看电视,快做作业” ,对付小学生很有效,但对付青春期的孩子却只会换来白眼和甩门,一副堂而皇之的逆反态度,这究竟是怎么了?韩老师分析说, 遇到孩子逆反的情况,家长应感到高兴,这说明孩子的心理开始独立了,心理发展是健康的。如果说原来的交流模式是“我说你听”,那现在的孩子则进入了需要“对话”来交流的阶段, 家长可以换一种对话口吻——“今天作业多不多,你觉得来不来得及做?”,改变语气语调,不用感叹号,少用句号,多用问号。其次家长要改变的是“讨论的方法”。比如一个成绩很一般也不够努力的孩子说要考某某名校,家长往往会觉得孩子“大放阙词” ,甚至还嘲讽他: “你这种人考得上某某学校的啊?”,这种方式会让孩子产生“你不尊重我,和你没话说”的感受,导致对话无法进行下去。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希望大人能认可自己, 所以家长不要否认他的动机,只讨论“手段”,比如可以用这样的方式: “我知道你很想考进这所学校,但你努力的方法可能还有问题。”二、青春期是“养土育种”的重要时期孩子的青春期,就生理角度来说,处于“养土育种”时期,家长必须注重孩子的生殖健康,给孩子相应的指导。关爱孩子的生殖健康,这对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