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2、教育作用,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3、教育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4、教育过程:学思行相结合。5、教育内容:诗、书、礼、易、乐、春秋;偏重社会人事,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6、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行结合。孟子1、性善论2、内发论(个体身心发展的诱因)。3、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4、思孟学派教育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5、教育目的:明人伦荀子1、性恶论2、外铄论(个体身心发展的诱因)。3、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4、教育目标:基本层次:贤能之士;理想层次:圣人。俗人、俗儒、雅儒、大儒。5、学习过程:闻见思行6、强调尊师;闻——见——知——行7、教育的作用:化性起伪墨子,墨翟兼爱非攻1、教育作用:人性素丝说2、教育内容:政治道德教育、科技教育、文史教育、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实用技术。突破了儒家六艺的范畴。3、论‘强力而行’,重视道德行为的锻炼,刻苦磨练精神。4、知识的来源:亲知、闻知、说知(依靠类推与明故的方法来获得知识)道家“绝学、愚民”1. 遵循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发展。2. 教育目的:培养上士,隐君子。3. 教学原则:“用反”“虚静”,等充满辩证法的原则。《学记》中的教育思想1、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本教育学专著,成文于战国时期。2、教育的功能,社会功能&个体功能3、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4、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学不躐等lemon: 苏格拉底1、问答法,雄辩著名2、知识即美德3、产婆术(精神助产术)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理想国》1、提出教育培养“哲学王”2、教育与政治有密切的联系3、内发论(个体身心发展的诱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渊源。2、百科全书式人物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教学法大师“1、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第一本教育学论著。2、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lemon: 17 世纪以后,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的归纳法为教育学奠定了方法论基础。这一时期主要的著作: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福禄贝尔《认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lemon: 夸美纽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