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J/CD].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2016,10(1):1-18.美国血管外科学会(SVS).无症状或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J/].JVascSurg,2015,61(3Suppl):2s-41s定义•指由于动脉硬化造成的下肢供血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病变肢体血液供应不足,引起下肢间歇性跛行、皮温降低、疼痛、甚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临床表现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常为全身性动脉硬化血管病变在下肢动脉的表现。相关危险因素•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慢性肾功能不全•炎性指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临床表现•大部分早期病人没有典型肢体缺血症状,仅表现为下肢轻度麻木、怕冷,但可检测到动脉功能的异常(运动后ABI下降)。•典型症状: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坏死。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尿常规等•血管彩超检查•踝肱指数(ABI)正常0.9~1.3,<0.9提示动脉缺血,<0.4提示严重缺血•血管造影(CTA、DSA、MRA)影像学检查DSA检查MRA检查股动脉狭窄和腘动脉闭塞分期与分级•分期采用Fontaine分期•分级采用TASCII分级分为A、B、C、D型等四级。其中A、B、C型采用血管腔内治疗,D型采用血管旁路治疗。根据影像学检查所见动脉狭窄或闭塞程度,可按TASCII分型标准对主髂动脉病变和股腘动脉病变进行分型,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指导意义。期别I期IIa期IIb期III期IV期临床表现无症状轻度间歇性跛行中-重度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组织溃疡、坏疽TASCII分型TASCII分型诊断标准与流程诊断标准:•年龄≧40岁•有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高危因素•有下肢ASO的临床表现•缺血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ABI≤0.9•彩超、CTA、MRA和DSA等影像学检查显示相应动脉狭窄或闭塞临床诊断:满足前4条。确诊或手术治疗:进一步DSA、CTA、MRA.治疗(一)针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治疗•戒烟•降脂药物治疗:≤2.6mmol/L,≤1.8mmol/L。•抗高血压药物治疗:≤140/90mmHg•糖尿病治疗:空腹,餐后。•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二)间歇性跛行的治疗•运动和康复治疗:30-45min3次/周12周;行走、伸踝、屈膝•药物治疗:西洛他唑(IA推荐)、前列腺素类药物;•血运重建腔内治疗手术治疗血运重建后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腔内治疗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手术治疗人工血管转流自体静脉旁路转流血运重建后的治疗•所有行血管重建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支架植入术后推荐行至少1个月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凝血过程血小板凝血机制凝血因子凝血机制血栓有区别?治疗(三)严重下肢缺血(CLI)是下肢动脉疾病最严重的临床表现,特点为由动脉闭塞引起的缺血性静息痛、溃疡或坏疽。•药物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扩血管、止痛、抗感染治疗。•腔内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手术治疗:血管转流、截肢•术后治疗和随访:长期抗血小板、随访缺血症状是否复发。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以辨证论治为主,活血化瘀贯穿始终。•寒凝血瘀症:阳和汤脉管复康片金匮肾气丸•血脉瘀阻症:桃红四物汤活血通脉胶囊脉络疏通颗粒•气血亏虚症:八珍汤+补阳还五汤八珍丸复方丹参片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