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涯 ——走过的五年大学生活在多数大学同窗的生命中大学都应当算的上一种转折吧。我们开始思考此后人生的去向,开始我们后来从事职业的初步定性选择,心理的承受力也开始真正的进入成人的行列,家庭社会的责任感,生存的压力,梦与现实的纠缠也开始以最真实的面貌与我们相逢。建筑学在大学是五年制,说着挺长久,昔日的中学同窗也都工作了一两年了,回眸一下还真是感慨光阴似箭。在转瞬即逝的日子里,我们在大学的校园留下了美妙的回想,回想里有我们的收获也有我们的大大小小的缺点与遗憾,在告别校园生活走向社会工作的路口我们回眸曾经,历数得失:回眸大学学习生活大一,初入校园,对一切新鲜事物都保持着极度的热情——海量的图书,电子文献,社团,英语角,讲座……我仍旧沿袭着高中的状态。大学不是高中,没有繁复的作业充满你的时间也没有老师再去安排你的步调。固然是有学长老师的谆谆教导,可毕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一度的茫然,忙忙碌碌一年过去了收获却不是想象中的那般,这多少让人失落。还好,在大学我认识了新的室友,在后来生活中我们有过摩擦可更多的却是欢笑,在异乡的生活,我的点点滴滴更多的是与她们分享,碰到挫折更多的是她们的安慰,这是笔无法无视的财富。大二,建筑学的课程相比其它专业安排是紧凑的。大学不比中学,中学是几堂课安排一节课本教程;大学相反一堂课安排几节的课程,还不见的期末就能把整本书讲完。在大学真正开始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大一的盲目让大二的我觉得很有必要规划某些学习的节奏和方向。另外,白天一起上课晚上卧谈的朝夕相处让我和室友们更熟络了不少,没了大一生分的客客气气却多了份坦诚和谐的亲切。大三,和室友一起买了电脑,我们的专业是建筑设计,作业的形式向电脑出图转变。大学我才开始接触电脑,大三则真正认识到“学觉得用”,开始专注于建筑有关的电脑软件。这一年,几次团体作业让我学习到了诸多——团体以互补见长,一种团体的好坏离不开团体每个人,水桶最短的那根木板决定了我们的高度,在一种团体中一种人未准时按量做好自己的任务会让整个成果打折。大三,室友们也经常谈论考研或是工作的问题,前后想想也只有两个人最后坚持了考研的道路。大四,我们专业开始有了第一届毕业生。安师的建筑学是一种新兴专业,我们是第二届,看着上届学姐学长们顺利考研工作,心里对将来多了几分安心。我们开始分成了考研和实习两个团体,我选择了工作,由于十几年的学习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