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导学案编写:佟月会 审核:王永昌【学习目的】1 理解作者有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2 重复朗诵,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诸葛亮严密的论证。3 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做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学习难点】把握文章主旨;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知识链接】1、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著有《诸葛亮集》。2、小说《三国演义》中他被描写成智慧的化身,重要故事有 三顾茅庐、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激周瑜、三气周瑜、空城计等。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古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诸葛亮为“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将一贯有法家风范的诸葛亮神化成了算无遗策、通天晓地、精通军事、运筹帷幄的一种智慧超卓入圣之完美人物。3、《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 8 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能够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导与无限盼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洁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体现得如此深切。【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1、精确诵读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lú),将复何及!2、疏通文意(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夫: 君子:静: 以:译文:(2)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 无以:明志: 宁静:致远:译文:(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广才: 志:译文:(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淫慢: 励精:险躁: 治性:译文:(5)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驰: 日: 枯落:多不接世: 穷庐: 何:译文:【合作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本文作者叙述的观点是什么?作者从那两方面进行叙述的?同窗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这个问题,要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