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方法1、孔位施工放样及护筒埋设均采用全站仪实施,确保埋设后护筒偏差<5cm,力求在 3cm 以内。2、在造孔施工中每台班机组人员经常检查转盘的水平度,及时采用方法修正,同时采用钢丝绳悬吊钻头测定沿程偏差值,以此来计算局部孔斜率和全长孔斜率。3、灌注混凝土前要精确计算初灌量,选择适宜的坍落度,确保混凝土能流往孔底各部位,并达成埋管深度规定。4、钢筋笼在沉放前,必须由专职质检人员对钢筋笼的尺寸、焊接点等严格检查合格后,告知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经复验合格签证隐蔽工程原始统计,方可吊运沉放。5、每组导管在施工前,必须认真检查其规格,垂直度等,必要时选用试压泵进行压水实验,压水实验以不不大于灌注混凝土时导管所承受的最大压力为准。6、混凝土开浇前,应在孔口储藏足够数量的混凝土,以满足混凝土开浇后能使导管底部埋入混凝土中 0.8m 以上,以及冲击孔底,使孔底沉渣挤向孔壁侧。开浇前除漏斗内装满混凝土外,混凝土车同时备料,停于孔口浇筑平台上。9、随混凝土面的上升,由专人测定孔内混凝土上升面,及时掌握孔内混凝土上升状况,严格控制导管上拔量,严防导管拔空或埋管过长及钢筋笼上浮状况。10、对每根桩均在拌和机口取样制备一组混凝土试块(三块),并在 20±3℃,相对湿度为 90%以上的环境或水中的原则条件下养护至 28 天龄期,并及时作抗压强度实验。11、雨季施工时,为避免泥浆被雨水稀释,工地对供浆池搭建防雨棚或覆盖物,并由实验人员定时测定泥浆性能,方便及时采用技术方法。12、水下混凝土质量确保方法总的规定从原材料入手,各工序严格把关,实施全过程、全员管理,具体方法是:实验人员经常检查混凝土坍落度,坍落度控制在 18-22cm 之间,不符合质量规定的混凝土不得浇入桩孔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