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二游泳馆溺水事故解决制度一、目的有效防止、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溺水事故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解决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二、合用范畴本预案合用于忽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事故。三、分级原则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普通(Ⅳ级)四级。四、危险源辨识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区域场合、行为、人员、物质、设备设施进行辨识,列出危险源清单,并有针对性的制订防止方法,责任贯彻到人。 危险源防止方法负责人备注游泳池溺水人员加强监控及防止方法监控室及救生员业主财物加强监控及人员巡视监控室及安管人员五、预警处置游泳馆管理人员按照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分析其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预警。六、应急处置1、救生员:①、救生员所管区内发生险情时,救生员立刻进行人工呼吸等急救解决;②、救生员将事故告知管理组后,立刻准备救生物品并留下一名救生员和管理员负责游泳池安全工作。2、管理组:①、管理员接到险情报告后,立刻与医院联系派救护车,要说清晰地点、发生事故的状况并提出规定。②、救护车来时,救生员应跟车到医院,溺水者没呼吸时,在车上不能停止做人工呼吸。③、告知管理处或公司负责人前来解决。七、应急资源保障突发溺水事故应急解决应坚持防止为主,平战结合,负责人应加强突发溺水事故的组织建设,组织开展突发溺水事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确保突发溺水事故应急解决工作的顺利开展。1、应急救治队伍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救治队伍,并加强管理和培训。2、演习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用定时和不定时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突发事件的应急演习。3、物资保障建立解决突发事件的物资储藏。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根据应急解决工作需要调用储藏物资,应急储藏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4、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运用警示牌、手册等多个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看待突发事件。八、后期处置溺水事故结束后,公司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溺水事故的解决状况进行评定。评定内容重要涉及事件概况、现场调查解决概况、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