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宴:汉武帝的 “英雄时代 ”,充满了人民的血与泪本文导读:历史写就了大漠铁骑、西域雄师、 征服岭南、扬波东海的英雄时代。诗歌里亦传唱着“北方有佳人, 遗世而独立”的柔情, “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的豪气。但是,历史还留下了“穷兵黩武 ”“海内虚耗 ”的字眼,诗歌中仍可见 “一将功成万骨枯”、“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悲哀。只是后来者,太喜欢看人前的荣誉与辉煌,而淡忘了荣耀背后的血与泪。迟到 16 年的罪己诏1 汉武帝刘彻的统治,前后长达五十四年之久。在武帝统治前期,大约建元元年至元光二年(前 140—前 133),整个帝国的政治经济足可谓太平治世。司马迁写道:“ 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 民则人给家足, 都鄙廪庾 (粮仓)皆满,而府库余货财。”自元光二年马邑之谋后,武帝开始大规模的对外用兵,“征伐四夷,师出三十余年”。在这三十多年间(前 133— 前 102),除对外征伐外,武帝还完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识形态改革,收相权、行察举、削王国、设刺史等政治军事改革,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平准均输等经济制度改革。后世所推崇的文治武功,基本上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然而,读史者如果细查一番,不难发现这些大事基本上都是在元狩 (前 122— 前 117)、元鼎 (前 116— 111)年间完成,少数完成于元封(前 110—前 105)年间。也就是说,如果武帝身负历史使命,那么到元封年间他就已经完成。 这之后, 应当停止大规模的对外用兵(如损失惨重的伐大宛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可是,直到征和四年(前 89),武帝才颁布转变统治政策的轮台诏。武帝的轮台诏,广受后世所赞扬,是中国古代帝王罪己以收民心的难得的成功之举,它澄清了纷乱局面,稳定了统治秩序,引发了后继者的“昭宣中兴 ”。不过,在今天看来, 班固所动情称赞的这份“仁圣之所悔 ”的罪己诏完全可以早上16 年,那样武帝后期的家国民生不至于出现 “亡秦之迹 ”。劳民伤财的雄才大略2 公元前81 年,汉武帝去世后的第六年,主政大臣霍光召开盐铁会议,其授意从民间来的贤良、文学攻击盐铁等政策,试图在舆论上搞臭长期主管财政的政敌桑弘羊。但没有想到, 贤良、文学从一开始就全盘否定官营政策,而桑弘羊又坚决维护官营政策,双方的争论越来越激烈,争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就打乱了霍光的原定部署,使得霍光骑虎难下。不过,这场失控了的“辩论赛 ”却让后人对于武帝一朝的政治问题有了更多的认识。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