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1、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哪部着作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分别是什么《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艾布拉姆斯的文学研究座标:强调文学研究要从世界、作者(艺术家)、作品、读者(欣赏者)四个角度进行,这就是着名的“四要素”说。2、模仿说与表现说模仿说 :【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上界定文学的特点,西方有古老的“模仿说”。模仿最初是指祭祀活动中祭司表演的歌舞,后来从祭典术语转化为哲学术语,表现对外在世界的再造或复制,“模仿说”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解释什么是文学的。】模仿说的文学观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中得到了详尽、系统的阐述。 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艺术的本质, 一切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 并强调不同的艺术在模仿的对象、媒介和方式上具有各自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史诗与戏剧的模仿对象是人,是人的“行动和生活”。显然,与前人偏重于模仿自然的说法相比,他更关注文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表现说 :“表现说”的文学观认为,“一件艺术品本质上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诗人的感受、思想、情感的共同体现。因此,一首诗的本原和主题,是诗人心灵的属性和活动,如果以外部世界的某些方面作为诗的本质和主题,那必须先经诗人心灵的情感和心理活动由事实而变为诗” 。表现说认为文学是对主体心灵与情感的表现和抒发。中国古代文论倾向于表现说。 中国古代的“诗言志”和“诗缘情”的理论与上述的观点非常接近,特别是“诗缘情”的认识,不仅注意到主体在文学创造中的作用,而且把情感视为文学表现的主要对象,这大大推进了中国古代文论对文学特质的认识。 (1)“言志说”。《庄子天下篇》最早提出: “诗以道志”。(2)“缘情说”。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由于叙事文学长期居于主导地位,表现说的文学观在西方产生的比较晚,直到18 世纪末随着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 才对文学实践发生广泛的影响。 表现论是近现代西方占主导地位的文学观。(1)情感表现说。 华兹华斯: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2)本能表现说。 弗洛伊德:“艺术即做梦”,是作家愿望的实现。合理性与不足: 本能表现说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丰富的心理蕴涵, 对文学的性质和规律有不少新的发现。但片面强调艺术的自我表现性,忽视了文学与广阔社会生活的密切关联。中国“感物说”:再现与表现说的会通3、文学起源的学说观念有哪些在文学起源的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