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示范校验收建设总结两年以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严格根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要求展开项目建设,法律规范管理,有序推动,各项任务指标均已圆满完成。其中,人才培育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等项目的指标达到预定目标,完成率达 100%。 一、人才培育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本专业以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为导向,构建了具有本专业特色的“2321”人才培育模式,新的培育模式满足了学生多样性、个性化的要求。根据企业调研、专家论证,改革了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了《电工技术》及《电子技术》两门精品课程。根据学校制定的技能达标体系,采纳项目化教学方式开发了《家用电器维修》及《制冷设备维修》两本校本教材。根据市场需要,将汽修汽驾课程作为专业公共课程,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培育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健康的心理,保证学生能顺利在企业中工作,满意率高。(一)积极开展行业、企业调研 为了更好地确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育目标,构建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我们组织了十多位老师开展了行业、企业的市场调研,调研了佳能、赛特勒等十余家大中型企业。调查涉及电子电器制造、通信技术、家电服务等行业,调查的对象有一线员工、毕业学生、班组长、车间主任、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长、企业老总等。我们通过发放调查表、深化企业考察、与负责人和员工交谈等形式,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中职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岗位、企业对中职学生的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及中职生今后的升迁途径,为我们确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育目标、专业课程设置、确定学科课程标准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确立本专业的培育目标 我们通过对调查企业中职生职业岗位需求、学生知识结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要求、就业经历、工作升迁途径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经过分类、归纳、总结,形成了本专业市场调研报告,确立了本专业的人才培育目标。 (三)构建“2321”人才培育模式 我们通过两年来的建设,确立了“2321”的人才培育模式:建立以浙江赛特勒、中山佳能等五家企业专业实习基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即“2”。 实施“基础+核心+拓展”的三段课程培育模式,即“3”。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我们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分为三大类型:一类为公共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