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真理论目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符合论第三节融贯论第四节实用主义理论第五节冗余论第六节语义学理论参考书目:1、苏珊哈克:《逻辑哲学》,罗毅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5月第1版。2、陈嘉映:《语言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真值真值(truthvalue)为真时,这个句子具有真作为其真值,为假时,具有假作为其真值。我们对两类东西谈论真或者假:一类是是事物本身;另一类是认识、理解、陈述。第一节概述亚里士多德:“把是的东西说成不是,或把不是的东西说成是,这就是假;把是的东西说成是,或把不是的东西说成不是,这就是真。”第一节概述问题:我们所言说的是什么呢?是语句、陈述还是命题?第一节概述二、语句、陈述、命题语句,指任何语法上正确和完整的自然语言表达式串。陈述,指读出或写出一个直陈语句时所说的东西。命题,指一组同义的直陈句共有的东西。第一节概述三、真值承担者第一节概述四、真理定义与真理标准第二节符合论真理的符合论主张认识的真理性在于与现实相符合。亚里士多德:“把是的东西说成不是,或把不是的东西说成是,这就是假;把是的东西说成是,或把不是的东西说成不是,这就是真。”第二节符合论罗素和维特根斯坦在他们的逻辑原子论时期把真理定义为命题与事实之符合。命题是言语上的复合体分子命题(如pq)是由原子命题(如p)组成的真值函项。世界由处于各种各样的复合体之中的单体(simple)或逻辑原子排列组成这种单体或逻辑原子的排列就是事实。第二节符合论在完全清晰的语言中,真实的原子命题中的单词的排列反映世界中单体的排列;符合就在于这种结构的同构。第二节符合论符合论最大的问题是,它的关键概念即符合弄得不够清楚。例如:这棵树是在这堵墙的左边(命题)(相应的事实)第二节符合论奥斯汀提出的符合论是根据语词与世界之间纯粹的约定关系来阐明的。符合关系是由两种“相互关系”来解释的:(1)“描述约定”把语词与情况的类型相互联系起来;(2)“指示约定”将语词与特定的情况相互联系起来。第三节融贯论TheCoherenceTheoryOfTruth理论来源:黑格尔、洛采(Lotze)黑格尔:“真理是整全”创立者:布拉德雷布拉德雷:“真理是宇宙的一种理想表达,它同时是融贯和无所不包的。……简言之,完美的真理必须是系统整体的信念的实现。”第三节融贯论纽拉特对融贯论观点的辩护对真理的唯一检验是由信念自身内的关系组成的。我们追求知识就需要不断地调整信念,其目的在于获得一个尽可能广博的信念集合,只要这个集合是一致的。一边航海,一边修船第三节融贯论布拉德雷把真理作为“系统”来检验要求那个信念集合既具备一致性,又具备广博性实在本质上是一个统一的、融贯的整体。第三节融贯论莱谢尔捍卫融贯论的认识论(把融贯性作为真理的检验),他提出了对“系统”的双重要求(即一致性与广博性)的详细解释。从不融贯和可能不一致的资料(“真理候选者”,不一定是真理)中选择一个优选集合这个集合是那些人们有根据认为它们为真的信念的集合。第三节融贯论一个信念集合的“最大一致子集”是这样定义的:如果S′是S的一个非空子集,并且S′是一致的,不是S′的元素的S的其他任何元素没有一个能够加入S′这个集合且不产生矛盾,那么S′就是S的一个最大一致子集。莱谢尔建议采用那些为可信性过滤器所允许的最大一致子集的析取。第四节实用主义理论Pragmatism皮尔士、詹姆斯和杜威提出了实用主义真理观,把符合与融贯这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这是他们的独到之处。根据实用主义的格言,一个概念的意义是由运用它而产生的“实践的”或“实验的”结果来确定的。第四节实用主义理论皮尔士认为,真理是探究的结果,是那些使用科学方法的人会或者也许会同意的意见(如果他们已经坚持探索很久了的话)。信念是对行动的一种倾向,怀疑是由经验的抗拒造成的这样一种倾向的中断;探究由怀疑而引起,怀疑是一种不安的状态,人们试图用确定的信念来代替这种状态。科学方法却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