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做法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校长 王 军 一、整体规划 (1)三年安排,一次性考虑 理由:不做到哪儿想到哪儿。时间上三年一次性考虑,整体安排。又有高考这个特殊性,怎么安排才合理。 做法:采取“倒过来”考虑的方式。即以高考月为时间起点,向前推算。多少时间复习,多少时间实施课程。什么时间实施那些课程,一一认真进行测算。 比如:选修课,什么时间开最合适,是不是所有的选修课都等必修课学完了再选修。 研究性学习15个学分,需要270个学时,如何安排,安排在什么时间合适。社区服务是2个学分,要10个工作日,社会实践6个学分,分别要安排20天时间,又如何安排。 效果:既保证了学科课时的安排,又使一些容易被挤压掉的课程,确保落实。同时,也保证了高三有了足够的复习备考时间,不至于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发生矛盾和冲突。 (2 )三年课程,一次性落实 理由:课程安排三年之中,如果不作一次性考虑,不是根本无法保证,就是漏洞百出,到时难以弥补。 做法:比如社会实践课程(620)一开始就做到了一次性落实到位。 首先,把7—8天军训作为“军事生活体验课”,安排在高一暑期中,让学生一进校就从紧张而艰苦的军训生活中体验到军人“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作风,“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严格要求、服从指挥”的要求。从开学之初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其次,是在高一期中考试后的一周里,组织“社会生活体验课”,每次4天左右,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一起带着本班学生到郊外、社区、或文化生活景区去观察,体验、参观、访问、交流,这样既缓解了紧张的学习压力,又丰富了生活学习内容。这一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了解地方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城市的情感,扩大视野,开阔胸襟。 还有,就是在高二的期中考试后7-8天,安排“劳动生活体验课”,让同学们到农村去,与广大农民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了解农村,了解农民,关心农村,关心农民,体验农村劳动生活, 培养广大同学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关心农村发展,关心农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又比如学科课程对少部分学生,不符合取得学分要求的怎么办?我们就采取了利用寒暑假补修的办法,解决这一矛盾,弥补学科课程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漏洞。 (3)管理组织,一次性到位 理由:新课程体系庞大,内容庞杂,涉及面广,如果在组织管理上落实不到位,不但许多课程落实不了,就连学校工作运转都会带来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