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一、溶解度曲线的概念 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t),纵坐标表示溶解度(S),由t—S 的坐标画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称之为溶解度曲线。 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点 曲线上的点叫饱和点,①曲线上任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横坐标)该物质的溶解度(纵坐标);②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的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2、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其变化趋势分为三种: ①陡升型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 ②缓升型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幅小,如NaCl; ③下降型 极小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面 ⑴溶解度曲线下方的面表示不同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⑵溶解度曲线上方的面表示相应温度下的过饱和溶液(不作要求)。 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 例1:(2010•南昌)右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 (2)当温度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 。 例2、(2009•泰州)右图是 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向两只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 A、B 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_溶液(填“A”或“B””)。 (2)t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 A________B。 (填写“>”、“<”或“=”,下同) (3)将 t2℃的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 200g,降温至 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 A______B。 (4)将 t2℃的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 200g,升温至 t3℃,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 A_______B。 2.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大小 例3、(2008•台州)如图,是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2℃时,A,B,C 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当温度升高时,饱和溶液 中会有晶体析出。 3.判断两种溶液的转化情况 例4、(2008·常州)右图为 A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 两点分别表示 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 M、N 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 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