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地处东经 99 度 29 分~100 度 35 分、北纬22 度 01 分~23 度 16 分之间。全县总面积 8807 平方公里,为云南省县级面积第二大县。 地理概况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县境与景谷、思茅、勐海、孟连、西盟、沧源、双江 7 县(市)相邻,西部和西南部有两段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 80.563 公里。县城勐朗坝,海拔 1054 米。 澜沧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五山六水纵横交错,主要山脉有公明、孔明、帕令、芒黎和扎发谷 5 座,山峰绵延纵横,仅海拔 2000 米以上山峰就有 150 多座。最高海拔 2516 米(新城乡麻栗黑山),最低海拔 578 米(雅口乡勐矿)。山区、半山区占98.8%。较大的黑河、南朗河、芒帕河、上允河等,均属澜沧江水系。河谷坝子有上允坝、勐朗坝、勐滨坝、下允坝、回革坝、细允坝等,其中上允坝面积达6.36 万亩。 澜沧县于中国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西,毗邻缅甸。1991 年底人口 45.1 万。民族有拉祜、汉、佤、哈尼、彝、傣、布朗、回等,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75%以上。1915 年置澜沧县,1953年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区,1955 年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处横断山区南段,山区半山区占99%。属亚热带雨林气候,年均温18.9℃,年均降水量 1643.4 毫米。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农产有稻、玉米、小麦、茶叶、菠萝等。矿产有金、银、铅、铁、煤等。特产笋丝、木耳、凤尾扫把、多衣果脯。有公路通往双江、西盟、勐海等地。 行政区划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辖 3 个镇、17 个乡(其中7 个民族乡): 勐朗镇、上允镇、糯扎渡镇、谦六彝族乡、东河乡、大山乡、南岭乡、酒井哈尼族乡、惠民哈尼族乡、东回乡、拉巴乡、竹塘乡、富邦乡、安康佤族乡、文东佤族乡、富东乡、雪林佤族乡、木戛乡、发展河哈尼族乡、糯福乡、勐根农场。 历史沿革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1 9 1 4 年置澜沧县,因县有澜沧江而得名。1 9 5 9 年改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2 0 0 0 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辖2 个镇、2 1 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 4 6 4 0 1 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勐朗镇4 5 2 7 8 上允镇4 5 0 9 0 东朗哈尼族乡 2 0 4 6 3 谦六彝族乡 2 0 6 9 3新城乡 2 3 8 5 0 东河乡 1 1 9 6 4 大山乡 2 0 2 5 6 南岭乡 2 2 8 8 8 雅口乡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