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析鋼為例: 共析鋼從高溫爐冷變成 粗波來鐵 空冷變成 中波來鐵 油冷變成 細波來鐵 +麻田散鐵+殘留沃斯田鐵 水冷變成 麻田散鐵 +殘留沃斯田鐵 產生殘留沃斯田鐵主要是因為冷卻速度不夠快,及冷卻液的冷卻能力。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连续冷却转变]:过冷奥氏体在一个温度范围内,随温度下降发生组织转变,同样可用“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 曲线,C — continu ou s;C — cooling;T — transformation ”分析组织转变过程和产物。共析钢的“CCT 曲线”测量过程示意图如下图。图中V1(炉冷)、V2(空冷)、V3(油冷)、V4(水冷)代表热处理中四种常用的连续冷却方式。 共析钢的连续转变图建立过程示意图(CCT曲线) 炉冷V1:随炉冷却(相当于退火),比较缓慢,它分别与C 曲线的转变开始和转变终了线相交于1、2点,这两点位于C 曲线上部珠光体转变区域,估计它的转变产物为珠光体,硬度 170~220HBS 。(珠光体是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解在 γ-Fe 中的间隙固溶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得名自其珍珠般(pearl-like)的光泽。其形态为铁素体薄层和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也称片状珠光体。) 空冷V2:在空气中冷却(相当于正火),它分别与C曲线的转变开始线和转变终了线相交于3、4 点,位于C 曲线珠光体转变区域中下部分,故可判断其转变产物为索氏体,硬度 25~35HRC 。在中等硬度 情況下,洛氏硬度HRC 與布氏硬度HBS 之間關系約為1:10。(索氏体:钢经正火或等温转变所得到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属于珠光体类型的组织,但其组织比珠光体组织细。将淬火钢在450-600℃进行回火,所得到的索氏体称为回火索氏体(tempered sorbite)。回火索氏体中的碳化物分散度很大,呈球状。故比索氏体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这就是为什么多数结构零件要进行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的原因。 索氏体,是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放大 600倍以上才能分辨片层的细珠光体,其实质是一种珠光体,是钢的高温转变产物,是片层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双相混合组织,其层片间距较小(250~350nm),碳在铁素体中已无过饱和度,是一种平衡组织。) 油冷 V3:在油中的冷却(相当于在油中淬火),与C曲线的转变开始线交于5、6 点,没有与转变终了线相交,所以仅有一部分过冷奥氏体转变为托氏体,其余部分在冷却至 Ms线以下转变为马氏体组织。因此,转变产物应是托氏体和马氏体的混合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