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伤总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2创伤的基本概念创伤:由机械性致伤因子造成的损伤,为动力作用造成的组织连续性破坏和功能障碍。包括:机械损伤、冻伤、烧伤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3创伤的分类按致伤原因:锐器伤、钝性伤、切线动力伤、火器伤、冲击伤等按部位:颅脑外伤、胸部外伤、腹部外伤、四肢外伤等。按伤后皮肤粘膜完整性:开放损伤、闭合损伤。按伤情轻重:轻伤、重伤。造成呼吸循环意识等重要功能障碍为重伤。(胸内、颅内、腹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4第一节、创伤的病理创伤性炎症:伤后数小时出现,主要表为局部充血、水肿、炎性渗出。若无感染,异物,则3~5天消退。炎症作用:1)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和消灭细菌2)巨噬细胞可清除坏死组织3)渗出的血浆纤维蛋白在组织间隙内起支架作用4)局部血流量增加,为增生细胞提供营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5全身反应1体温变化:血肿及其他组织分解产物吸收所致。体温中枢受损严重,可出现体温过高或过低。2内分泌系统变化:疼痛、紧张、失血等刺激产生。包括:(1)下丘脑--垂体轴释放促肾皮质激素(ACTH)抗利尿激素(ADH)生长激素(GH)增多。(2)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增多。儿茶酚胺使肾血管收缩,灌流量减低,水份回吸收增多,尿少。对维持血容量起到有利作用。(3)肾上腺素增多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加强,外周和多数血管收缩,保证心脑肺血供,维持血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6创伤的病理创伤后代谢反应:•蛋白质代谢:创伤后早期蛋白分解(主要是肌肉)增加,BUN增高一周左右逐渐减少,两周左右恢复正常。•糖代谢:肝糖原及肌糖原分解增加,血、尿糖增高。•脂肪代谢:创伤后脂肪代谢增加,体重减轻。正常脂肪占体重的5-25%,禁食每天耗脂肪75-150克,严重创伤每天耗250-500克,。•水、电解质、维生素代谢:T升高、R加快、出汗多引起水分丢失增加,K升高(细胞破坏释放),Na降低(水潴留,钠被冲淡),Ca降低等离子变化。VitC、VitB1参与创伤后修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7创伤的病理创伤后循环系统变化血溶量减少20-30%(约1000ml)时,血管收缩,心跳加快,维持血压正常。心、脑血供不变,肝、肾、皮肤血供减少。这种生理调节,带来以下不良反应:•局部缺氧:选择性血管收缩•肾小管坏死:缺血超过4-6小时•氧交换减少:肺循环受到影响,呼吸死腔增加•影响红细胞携氧能力:水分转入血循环冲淡血液•低钾血症:钾离子排出过多(从尿和汗中排出),乏力、嗜睡•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菌毒素增加:肝、肾和内脏缺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8创伤的病理创伤后脏器反应:心血管:减少皮肤、肌肉血流量,维持生命器官血供应,病情平稳后可自行调节。肺:因失血、创伤引起呼吸加快,过度换气造成低碳酸血症即呼吸性碱中毒。换气抑制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呼吸性酸中毒。肾:因失血导致血流量减少,伤后分解产物损伤肾小管引起肾损害脑:血流量不足引起低氧血症,诱发脑水肿,发生躁动或嗜睡以至昏迷。胃肠道:应激性溃疡肝胆:较长时间缺氧或休克,肝功异常。血液和骨髓:创伤早期白细胞增加,血小板减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9•创伤后的免疫变化:发生紊乱。严重创伤后免疫功能常发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杀菌作用降低,辅助T细胞减少,抑制T细胞增加,而发生感染。机体免疫功能发生紊乱或失调,即可低下也可亢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10创伤组织修复的基本过程1)炎性反应:伤后5天内,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炎性细胞渗出,清除致伤因子和坏死组织,防止感染。2)组织增生和肉芽形成:伤后24-48小时,伤缘上皮细胞开始增生,一部分基底细胞与真皮脱落,向缺损区移行,并可见有丝分裂。3)伤口收缩和疤痕形成:伤后3-5天伤口边缘开始向中心移动收缩以消除创面,恢复肌体组织的连续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11第二节创伤后的检查全身检查生命体征:呼吸:是否>25次/分,是否<15次/分,是否有呼吸困难、过浅或发绀。心血管:脉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