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景区)的网络营销策略近年来, 源于旅游消费方式转变,旅游业做为国家支柱型战略行业发展的升级、互联网经济大发展的趋动力,景区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成为景区、旅游管理机构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然而,网络营销有“网”无“络”,在线旅游“不在线” ,目的地营销多“销”少“营”等非常态的发展状况却成了随处可见的常态。如何科学、 统筹、 系统而长效发展旅游网络营销?究其根本, 我国旅游目的地 (景区) 网络营销正面临组织运营、盈利模式与管理再造的破冰之旅。一、透视网络营销“围城”效应某景区网站的首页赫然挂着一个“电子商务” 的频道链接,点开链接一看,无非是放着几个星级酒店的简介和预订电话,稍有点电子化味道的是外加一个在线预订景区门票的入口。至于这种网站能为游客提供多少实质服务,不得而知。将旅游目的地的相关企业都拼凑触网就自以为网络营销了,这种所谓的大拼盘式的营销网站看似热闹却形成不了上下游服务链的协同营销关系,更谈不上针对游客的一条龙预订服务;还有的目的地网站,有资源,也有产品,却没有客服在线和接待流程,游客心动,却难以产生行动; 更多的目的地网络营销,则将旅游资源本身视为成熟的旅游产品服务,只管一味推销美图美景,却不整合服务,设计产品,推销有余,经营乏力,诺大的目的地旅游品牌营销被萎缩成了一个单一的宣传窗口,忘却了营销的基本目的是价值交换,满足消费。网络营销“互”而不联,有“网”无“络”;在线旅游“不在线” ,有名无实;目的地营销多“销”少“营” ,诸如此类的非常态加剧了“围城”效应的扩散:进城的人积重难返,进退两难,不得其味。想进城的人,趋众而至,却又雾里看花,不得其法,误入歧途。旅游目的地(景区)网络营销的“围城”效应,还普遍表现在旅游目的地的政府管理机构大搞网络形象工程,而基于游客消费的上下游服务企业却难以真正参与其中,形成合力。从目的地网络营销资金链的自身评估上,其结果也是黄金散尽,覆水难收。 投入产出资金链难以闭合循环,滚动经营、持续发展也难以为继。旅游目的地是一个人为定义的范畴,在旅游者的眼中, 旅游目的地是一个完整的存在。包括从其离家外出直至返回这一期间,在行、 游、住、食、购、娱等方面的多重消费需要。这些消费项目中,除了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长途交通和目的地之间的交通,其他的项目都发生在旅游目的地。在围绕旅游目的地(景区)开展的营销活动中,一方面,由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