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盾构隧道的堵漏措施第一章前言渗漏水是目前国内外隧道工程领域最常见的病害之一,采用化学灌浆法治理隧道渗漏水,是较为先进的治理技术。化学灌浆技术采用低黏度液态的化学浆料进行堵漏,对细缝可灌性和渗入性良好,且固化时间可选择,是建筑、地矿、水利等工程常用的防水堵漏方法。地铁盾构区间隧道防水等级为二级,顶部不允许滴漏,其他部位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6/1000;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4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2m2。北京地铁某区间隧道贯通后,结合管片渗漏原因,针对现场实际情况,该区段隧道采用了以化学灌浆的堵漏施工方法,效果显著。浅谈盾构隧道的堵漏措施第二章工程概况北京地铁某区间工程,位于顺义区内。工程为双线单洞圆形隧道,单线分为两个盾构区间,其中右线区间于2010年6月5日盾构始发,2011年5月13日盾构顺利到达,区间总长3291.337m。期间,盾构先后穿越含水砂卵石地层、某河流及其故道,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水量较大。隧道衬砌为预制装配式钢筋砼平板形管片,单层衬砌,管片采用3+2+1模式组合,错缝拼装,螺栓连接。管片宽1200mm,厚300mm,衬砌外径6000mm,内径5400mm。钢筋混凝土管片设计强度为C50,抗渗等级≥P10。浅谈盾构隧道的堵漏措施第三章渗漏水情况分析汇总浅谈盾构隧道的堵漏措施表3-1区间渗漏水分部部位数目盾构始发、到达洞门(6个)附近10环120处穿越砂卵石区段551.632m40处穿越河流区段270m40处总计200处3.1盾构始发、到达洞门附近10环盾构始发、到达时,由于同步注浆效果不佳,导致约有10环管片外壁与土体之间不能较好的形成浆液填充的防水层,加上洞门本身密封难度大,水土压力大,不可避免的产生水土流失。在这种持续冲刷下,对管片防水结构极易造成破坏,形成渗漏水。虽然在盾构完全进入(离开)土体,并对洞门进行完全封堵之后,可以使用外部设备进行补强注浆,但是已经无法形成隔离管片外壁与土体的效果,并且管片防水结构破坏后,其防水效果也大大降低。浅谈盾构隧道的堵漏措施在本工程中,盾构始发、到达洞门共有6个,在这些洞门附近10环均有比较严重的漏水现象,加上不同程度的渗水现象,总共约有120处。浅谈盾构隧道的堵漏措施图3-1洞门附近管片渗漏水3.2穿越砂卵石地层区段盾构在穿越砂卵石层时,掘进控制难度相对较大,导致盾构姿态易出现偏差,在调整过程中,对管片拼装不可避免的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导致管片破损现象增多,加上砂卵石地层对盾构机设备的损坏,尤其表现在刀具和盾尾刷上,同时还要求同步注浆机、盾尾油脂泵等设备保持更加良好的运行状态,否则都将导致盾尾漏浆、管片破损、错台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引起成型隧道渗漏水问题。浅谈盾构隧道的堵漏措施在本工程中,盾构穿越了551.632m砂卵石地层,该区段的成型隧道出现渗漏水问题约40处。浅谈盾构隧道的堵漏措施图3-2穿越砂卵石地层区段管片渗漏水现象3.3穿越河流区段盾构穿越河流下方时,由于地下水丰富,有的位置甚至存在裂隙水分部,盾尾漏浆、漏砂、涌水现象难以控制,加上出土含水量大,这些都导致盾构作业面清理困难,增加了管片拼装难度。在本工程中,隧道约有270m位于某河流河道下方,该区段的成型隧道出现渗漏水问题约40处。浅谈盾构隧道的堵漏措施图3-3穿越河流区段管片渗漏水第四章管片渗漏水位置及原因分析4.1渗漏水位置根据现场情况,管片渗漏水主要集中在管片的纵缝环缝、管片崩缺、螺栓孔、吊装孔部位,水源主要为隧道所处地层里的潜水,渗漏水共有约400处。4.2渗漏原因地下水、涌砂、土层变化等地质条件的制约造成吊装孔、螺栓孔、管片崩缺渗水,同时造成管片环纵缝渗水;遇水膨胀止水条还未完全遇水膨胀,或者已成环管片的止水条遇水后提早膨胀,不能和新拼装管片的止水条形成有效的止水套,造成管片环、纵缝渗水,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浅谈盾构隧道的堵漏措施1)管片在制作时或养护过程中出现砂眼、气孔、龟缩裂纹、温度应力裂纹等,在运输、拼装或推进过程中受挤压、碰撞,破损范围达到止水槽位置,使止水条不能和管片密贴;2)止水条粘贴不牢,遇水膨胀,止水条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