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高危药品的概念、特点及标识●高危药品引起的典型案例●高危药品目录的制定●高危药品的管理高危药品的概念、特点及标识2001年,ISMP明确高危药品的概念高危药品(High-alertmedicationsHigh-alertmedications),亦称为高警讯药品,即指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品。高危药品的概念、特点及标识高危药品的特点:高危害性,其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高危药品的概念、特点及标识高危药品常用标识:高危药品高危药品典型案例案例1患者病症: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化疗方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和静脉注射长春新碱执行:误将长春新碱3mg注入患者鞘内结果:患者出现致命的神经毒性反应,3天后死亡给药途径错误警告仅限静脉使用,其他给药途径将致命典型案例案例2一名职业吉他手,因偏头痛,急诊入院。由于医护人员疏忽大意误将异丙嗪注射到动脉中,导致2次截肢手术。给药途径错误典型案例案例3治疗方案:环磷酰胺,剂量1.0g/m2,每天一次,连续4天,即1g/m2X4天医嘱录入:“4g/m2X4天”。结果:治疗19天后,患者死亡。给药剂量错误典型案例案例4处方内容:硫唑嘌呤片100mgqdpo;药品因素:药品包装规格改变,由原来的50mg/片变为100mg/片;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仍凭印象按之前的包装规格嘱咐患者每天服用一次,每次两片;结果:患者应服用100mg,实际服用为200mg,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接受治疗。给药剂量错误典型案例案例5患者病症:低血糖昏迷,考虑酮症酸中毒采取措施:纠正酸中毒执行:误将10%KCl当成10%碳酸氢钠给患者静脉注射结果:心脏停搏,造成患者死亡使用错误药品典型案例案例6医嘱内容:静脉输注1L生理盐水执行:1L的灭菌注射用水误当做1L的生理盐水静脉输注结果:病人肾功能损害,肌酐浓度从90μmol/L上升到400μmol/L,进入ICU。使用错误药物警告灭菌注射用水仅做药物溶剂使用不得直接静脉输注用药差错分析AB01000200030004000用药差错5366例病患中A:3660例造成严重后果B:469例导致病人死亡68.2%9.8%B1:给药剂量不当致病人死亡B2:使用错误药品致病人死亡B3:给药途径错误致病人死亡40.9%16%9.5%人数人数010020015050250B1B3B2高危药品常见风险因素二、医护人员本身导致的风险①医护人员过于疲劳:剂量换算错误②医务人员交流不充分:字迹潦草,语言表述不清③工作环境不佳:光线不足导致剂量单位④缺乏相关要学知识导致的用药混淆三、“相似性”和“相邻性”两个干扰因素①“相似性”包括:药名相似,书写相似,剂型相似;包装相似;病人名字相似等②“相邻性”包括:床位相邻,液体摆放相邻,治疗单排列顺序相邻等四、病人的依从性和药品本身具有的风险①依从性可以决定给药所取得的效果②药品本身可能具有高度风险③治疗窗窄④过敏反应⑤非线性动力学一、医院用药管理系统不完善:①缺乏完善的双检查制度②药品存放不合理③缺乏醒目的警示标记④识别病人方法不健全⑤缺乏标准操作流程高危药品目录的制定高危药品的目录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ISMP国家用药差错报告计划收到的差错报告,文献资料中的有害差错报告和来自医师、安全专家的建议,ISMP创建了高危药品目录并定期更新。高危药品目录的制定2001年,ISMP最先确定的前5位高危药品分别是:√胰岛素√安眠药及麻醉药√注射用浓氯化钾或磷酸钾√静脉用抗凝药(肝素)√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0.9%)2003年,ISMP公布了包含19类及14项特定药物的高危药品目录,并逐年更新。2008年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公布的前13位高危药物1秋水仙碱注射剂:血象改变,甚至再障,致命性危险,现已少用2前列腺素I2IV:头痛,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昏厥3胰岛素,SCandIV:震颤,昏迷,惊厥,低血糖休克4硫酸镁注射液:呼吸机麻痹,呼吸停止5甲氨蝶呤口服及非肿瘤用药: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6阿片酊:成瘾,急性中毒昏迷7缩宫素:子宫强直收缩,胎儿窒息或子宫破裂8硝普钠注射剂:硫氰化物贮蓄引起的甲减,低血压9浓氯化钾注射液:呼吸困难,心率减慢,心肌传导阻滞,心跳停止10磷酸钾注射液:高磷血症、低钙血症、肌肉颤搐、痉挛11异丙嗪IV:中枢抑制12氯化钠注射液(浓度大于0.9%):水钠潴留,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