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的康复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原因不明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关节。多见于女性。病理•滑膜炎反应衬里细胞增生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翳的形成及软骨和骨组织的破坏微血管的新生滑膜细胞表达多种激活抗原基本病理改变――滑膜炎临床特征以慢性、对称性、进行性多关节炎为主。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病程和病情有个体差异。有时伴有多系统损害。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增生形成绒毛状、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肌肉等。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RA的关节表现僵痛肿畸障1.晨僵概念关节长时间静止后出现的僵硬现象,如胶粘样感觉机制水肿液积聚在关节内意思持续6周,每天1小时以上时间和炎症程度成正比RA活动性指标之一2.关节痛与压痛多发性周围性对称性活动后加重——减重自发痛与活动痛3.关节肿•定义确定关节炎的主要体征•原因关节腔积液软组织炎症滑膜肥胖•特征多发性周围性对称性4.关节畸形•原因:纤维/骨性强直肌腱韧带损伤尺侧偏斜5.关节功能障碍(ACR1991年关节功能分级)Ⅰ级能胜任日常生活中各项活动Ⅱ级生活自理和工作,非职业活动受限Ⅲ级生活自理,但职业和非职业活动受限Ⅳ级生活不能自理,且丧失工作能力诊断要点――临床表现近端指间、掌指、腕、膝和足趾关节晚期最为多见。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并伴活动受限;髋关节受累少见。关节炎常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肿胀和压痛,晨僵常长达1小时以上。最为常见的关节畸形是腕和肘关节强直、掌指关节的半脱位、手指向尺侧偏斜和呈“天鹅颈”样及钮孔花样表现。除关节症状外,还可出现关节外或内脏损害,如类风湿结节,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等病变。诊断要点――实验检查一般检查:血、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生化(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补体等。自身抗体:RA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是RA有别于其他炎性关节炎,如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标志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自身抗体包括类风湿因子(RF-IgM)、抗环状瓜氨酸(CCP)抗体、类风湿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以及抗核抗体、抗ENA抗体等。此外,还包括抗RA33抗体、抗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体,抗P68抗体等。遗传标记:HLA-DR4及HLA-DR1亚型。诊断要点――X线检查疾病初包括腕关节的双手相,双足相,胸片或其他受限关节X线相。X线早期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附近轻度骨质疏松,继之出现关节间隙狭窄,关节破坏,关节脱位或融合。根据关节破坏程度将X线改变分为Ⅳ期。RAⅠ级软组织肿胀,关节端骨质疏松RAⅡ级软骨下囊样破坏,骨侵蚀改变RAⅢ级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脱位康复治疗训练⑴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如洗脸、穿衣、缝纫、烹调、饮食等,在可能条件下,均宜由病人自己进行。通过这些动作,可增加关节的协调性和灵活性。⑵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目的在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防止恶化。训练之前,先进行预备运动,或者配合局部热敷、按摩,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一直到最大,以稍微超过引起疼痛的幅度为限。时间上宜选在下午进行,每日1~2次。⑶增强肌力运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常有肌萎缩和肌力低下,关节的缓冲作用降低。关节处于不稳定状态,越发加重关节的破坏,尤其是下肢关节(髋、膝)要承受巨大压力,因此强化肌力为一特别重要的运动项目。1、等长运动:将关节保持在一定位置不动而达到肌肉运动的方法。如仰卧,一侧下肢伸直上抬约10度,或在踝关节处加上1—2公斤重物再上抬,以使股四头肌紧张而肌力增加;又如侧卧,位于上方的下肢上抬,以锻炼臀大肌和臀中肌。每次持续用力5秒钟左右,然后稍休息,反复进行10~20次。2、等伸运动:是通过活动关节来进行肌肉运动的方法,利用重物增加负荷,再活动关节以强化肌力。重物负荷因人而异,每项运动宜反复10~20次,肌力增加后可适量增加负荷。⑷矫形器的应用:RA患者常有手足畸形,必要时可应用夹板或矫形器以使关节处于最佳功能位,减轻炎症及疼痛,预防关节挛缩及畸形。RA患者常用矫形器包括:主要为手和腕设计的上肢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