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白非攻墨家唯我独黑兼爱天下•一、墨子•二、《墨子》及相关著作•三、墨家思想•四、墨家与儒家的区别、本质区别•五、墨家衰落的原因•六、墨家的现实意义讲授要点墨子其人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出生于鲁国。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生的活动范围较广,生于鲁国而仕于宋国,又到过齐国、卫国、楚国等地。丰富的阅历,加之其独特的社会地位,为他广泛吸收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文化与思想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墨子首先是一位哲学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墨家学派不仅是一个思想文化团体,而且还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纲领的社会团体。墨家集团兴盛时人数多达数百人,他们不仅是墨子的忠实信徒和墨家学说的传播者和执行者,而且还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墨家集团的成员人人皆可“赴火蹈刃,死不还踵”,是一支非常能战斗的队伍。24/10/204•墨子又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与孔、孟、老、庄齐名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身于平民世家,一生没有脱离生产劳动。他和他的弟子们始终过着勤劳俭朴的生活,立足现实,崇尚和平,以自苦利他为己任。•墨子又是一位伟大的社会实践家,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施教四方,为了天下劳苦大众的利益呕心沥血。24/10/205墨子还是一位科学家、发明家。墨子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概括出力学原理,并作出力学定义和弹性力学、杠杆平衡力学、滑轮受力、斜面受力、物体平衡受力等方面的定义。他制造了辘轳、滑车和车梯等简单机械,用于生产和军事。墨子首先发现了小孔成像的道理。24/10/206主要著作•墨子博学多才,墨子的事迹,分别见于《荀子》、《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其思想主要保存在《墨子》一书中。•《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日本漫画《墨子攻略》•内容讲的是墨家思想的继承者革离为了发扬墨子精神(既防守精神),不断帮助弱小的城市守城的故事,故事的开始就是墨家首领撇弃墨家原来的精神,帮助秦国,而革离却要一直遵墨家信念,不但要和强大的敌国对抗,更要和变味的墨家对抗。(非攻的体现)讲述战国时期赵国十万大军攻打燕赵之间的梁国,墨家人物革离指揮梁城百姓抵抗的故事。在真实的历史上,墨家是中国最早的民间武装团体。墨家的亲信弟子达数百人之多,最高的领袖被成为“巨(钜)子”,巨子有绝对的权威。巨子的职位是由集团中公认的贤者互相传让的,而墨子就是墨家的第一任巨子,墨子的大徒弟、守住宋城的禽滑嫠则是墨家的第二任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墨者大多来自社会的下层,能够吃苦耐劳,平时一律短衣草鞋,参加劳动,“串足胼胝,面目黎黑”,以吃苦为高尚的事。他们勤于进行实验,作战十分勇敢,平时从事生产劳动,主要职业是教师、工匠等。墨子及其门人为人们做好事,即使是牺牲了个人性命也在所不惜。《淮南子》载:“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墨家前期墨家在战国初即有很大影响,与杨朱学派并称显学。它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它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它还反对当时的兼并战争,提出非攻的主张。它主张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时又承认鬼神的存在。后期墨家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墨家的基本思想:•兼爱:完全的博爱(与儒家的亲亲相对,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非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