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企 品 质 管理 ——日式全面质量经营 (TQM) 有交流才有了解,有了解才有信任,有信任才有团队,有团队才有成功。Nathan Lee大 纲 ?What--- 什么是品质?质量的概念与内涵?When---何时有品检?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Why----为什么这样?日本质量意识哲学 ?Who----谁做的这事?日本质量管理来源 ?What---到底是怎样?日本企业文化小结 ?Where-- 差 别 在 哪里?美德日中理念比较?How----应该怎么办?日系品质管理手法 ?etc---- 这 些 要 注意!理解上的认识问题质量的概念与内涵?理解的角度: –需方角度:产品的适用性。(日系倾向) –供方角度:产品符合规格要求的程度。(ISO9000 族倾向) –ISO 角度:反应实体满足明确与隐含需求的能力的特性总合。(实用性与符合性)?质量的内涵(特性) : –有形产品: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无形产品:功能性、舒适性、时间性、安全性、经济性,文明性。–广义理解: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企业管理的全方面、企业内外的全环境。(日系倾向)※品质=价值 =生命※性价比好 ≠品质好质量管理的发展史质量检验执行阶段 ? 品管?法:成品全数检验 ? 代表理论:美国F.W.泰勒 “科学管理 ”思想? 理论核 ?:提出产品标准化及公差概念? 理论缺陷:事后检查无法预防11911-1940 全检成本大 ?理论后果:质量检查部门从生产部分中独立 18 世纪中期 ~20 世纪 30 年代? 品管?法:控制图法? 代表理论:休哈特“工业产品质量经济控制””引入过程品检+统计抽检道奇和罗米格:抽样检查方法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SQC)2? 理论缺陷:数理统计?法理论远离基层? 理论核 ?:制造过程控制及科学抽样检查1946-1954/20 世纪40~50 年代? 理论后果:品质管理仅限于制造部和检验部质量=统计误解产生?品管?法:全过程管理? 代表理论:美国费根鲍姆 “全面质量管理 ”美国戴明:不良在系统不在员工PDCA戴明循环全面质量控制阶段 (TQC)美国朱兰:质量源于需求品质三步曲 (质量策划 / 控制 / 改进 )3 日本石 川 馨 : 广 义 质 量 概 念 质 量 管 理 小 组1955-1970/20 世纪60~70 年代 ? 理论核?:全?质量管理与广义质量概念三自(自发、自主、自律)? 理论后果:全?管理,全体参与三不(不接收、不制造、不流出 )? 品管?法:卓越五步(ADLI指标 )? 代表理论:卓越绩效模式PEM:领导力与激励全面质量经营阶段(TQM)6σ 管理?法(DMAIC)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