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建制村公路硬化工程技术指南(试行)为规范昭通市通村公路建设,做到技术可行、 标准合理、方便实施、确保安全, 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云南省农村公路暂行技术标准》,结合昭通市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昭通市建制村公路技术指南》,指导各县区建制村公路硬化工程建设,以下简称《指南》。一、基本要求(一)建制村公路主要是指乡镇到行政村所在地的农村公路,其主要功能是满足通行中、 小型客货汽车和其它小型机动车辆以及非机动车辆通行的道路。(二)本《指南》适用于因地形条件受限,达不到《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要求的农村公路建设。二、路线(一)计算行车速度不小于10km/h (二)应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平、纵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及周围环境相协调, 避免大挖大填和水土流失。(三)采用单车道设计时,应设错车道,错车道每间隔200— 300m 距离设置一处,错车道处的路基宽度不小于6.5m ,有效长度一般不小于 15m ,相邻错车道之间应尽可能通视。(四)平曲线半径一般不小于15m,特殊困难地段不得小于 10m 。平曲线长度不得少于15m,回头曲线应不小于8m,当平曲线半径小于 150m 时,路面应设置超高和加宽, 其值参考表 1 执行。公路超高加宽值表1 平曲线半径(m)150-100 100-70 70-50 50-30 30-15 15-10 回头曲超高值(%)2 3 4 5 6 6 6 加宽值( m)0.4 0.6 0.8 1.0 1.2 1.5 2.5 (五)当平曲线需要设置超高、加宽时,应在平曲线两端各设置一段长度不少于7.5 米的缓和段。行车道超高、加宽均应在缓和段起点开始设置,并且在缓和段内渐变完成。(六)越岭路线受高差限制需延展路线采用回头曲线时,应避免在同一坡面上布设过多的回头曲线。回头曲线半径一般不小于8m,超高横坡度最大为6%(积雪冰冻地区宜小于5% ),最大纵坡为4, 接相邻两回头曲线间的直线距离不得小于100m 。(七)路线设计最大纵坡不宜大于10%,合成纵坡不宜大于 11%。海拔 2000m 以上或积雪冰冻地区最大纵坡不得大于9%。在山岭地形,工程特别困难地段,最大纵坡可增大至10— 12%。利用机耕道改建的农村公路,其最大纵坡不大于13%,穿越村镇的路线纵坡不大于 5%,长路堑及横向排水不畅路段应设不小于0.3%的纵坡。(八)任何相连3km 中连续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当连续纵坡大于 5%时应在不大于表2 规定长度处设置缓和坡段, 缓和坡段长不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