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讲 显隐性判断的解题方法教学目标:①归纳显隐性判断的解题方法.②结合近年高考试题,体会高考答题规范。教学重点:①解题方法。②原则总结。难点:关于数量总结分析过程教学过程:I 适用范围: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随机交配的自然种群。共有三种情况:(一) 已知 A,a 基因频率相等或相差不大。(二) 已知 A,a 基因频率相差很大(三) 未说明 A, a 基因频率(一)已知 A, a 基因频率相等或相差不大时方案 1. ①雌雄同株时,取多株个体自交(但相互授粉,自由传粉,自然种群)②雌雄异株 ( 体) 时,取多对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后代出现新类型新类型为隐性性状。若后代不出现新类型亲代性状为隐性性状。方案 2 杂交取多对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假设为果蝇黄体色,灰体色)若后代黄体色多于灰体色黄体色的为显性性状,灰体色的为隐性性状若后代灰体色多余黄体色灰体色的为显性性状,黄体色的为隐性性状例题 1( 2005 年高考题) 21 分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 与 a 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 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 ,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 头有角母牛, 分别交配, 每头母牛只产了1 头小牛。 在 6 头小牛中,3 头有角, 3 头无角。(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2)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 假设无突变发生) 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 ( 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答:(1)不能确定。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 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 1/2 。6 个组合后代合计会出现3 头无角小牛,3 头有角小牛。若后代出现新类型新类型为隐性若后代不出现新类型亲代性状为隐性形状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 6 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 和Aa。AA的后代均为有角。Aa 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 ,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 。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Aa 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 头,那么6 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 头无角小牛, 3 头有角小牛。综合上述分析,不能确定有角为显性,还是无角为显性。(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