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婴幼儿传染性疾病预防123传染性疾病基础知识常见的传播途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目录传染性疾病基础知识PART011、传染病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由于儿童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在集体生活中,儿童接触密切,容易发生传染病,且可造成流行。因此,预防和管理传染病,是集体儿童机构中的一项重要的保健工作。①有病原体传染病是由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类疾病。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等。各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如麻疹的病原体是麻疹病毒,结核病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②有传染性病原体经一定的途径进入易感者体内,引起传染病的发生。所有传染病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2、传染病的特性③有免疫性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该传染病产生不感受性,称为免疫。人体的免疫状态因病而异,个体之间也有差别。如麻疹、水痘等,一次得病后几乎不再感染,称为持久免疫。流行性感冒痊愈后,经一段时间后可再度感染。2、传染病的特性常见的传播途径PART021、常见的传播途径①空气飞沫传播病人或携带者咳嗽、喷嚏,使病原体随同飞沫被喷到周围的空气中,易感者吸入这种含有病原体的飞沫而形成新的传染,这种传播称为空气飞沫传播。(麻疹、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②饮食传播病原体污染了食物或饮水,经口进入易感者体内,形成新的传染。(常见的有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1、常见的传播途径③虫媒传播病原体通过媒介昆虫(如蚊、白蛉、蚤、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入易感者体内,造成感染。虫媒传播的传染病发病率与该媒介昆虫增多的季节有关。(蚊→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白蛉→白蛉热;蚤→鼠疫;虱→斑疹伤寒)④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病原体随同病人或携带者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排出以后,污染周围的日常用品,如衣被、毛巾、玩具、食具等,在这些杂物上的病原体再通过人的手或其他方式传播到易感者的口鼻或皮肤上,而使之受染。(肠道传染病经手传播尤为普遍)1、常见的传播途径⑤母婴传播包括胎盘传播、哺乳传播和产后母婴密切接触传播。(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⑥医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是由医务人员在检查、治疗和预防疾病时或实验室操作过程中造成的传播。(如输血、药物或疫苗注射时不换针头、注射器亦可传播)婴幼儿常见传染病PART031、鹅口疮鹅口疮:指的是口腔内黏膜上覆盖的乳白色附着物;好发于颊、舌、软腭和口唇的粘膜上;轻微时仅在进食才有痛苦表情或拒绝进食、发热;严重时可蔓延食管、气管、肺部并发粘膜念珠菌病。病因:①母亲产道感染②乳头和奶具不洁;或者过度清洁③营养不良、慢性腹泻④长期服用抗生素或激素药⑤集体生活和长牙期间交叉感染预防:①产妇阴道霉菌病及时治疗;②乳头和奶具要注意清洁;③用具消毒;④增加抵抗力;⑤集体生活时餐具不可混合用2、手足口手足口: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20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4-9月份高发。表现:普通型: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腿部出现丘疹或者疱疹。重症型: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发展迅速,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预防:①食具清洁;②用具消毒;③不吃生食;④不去人多聚集的地方;⑤发现患儿及时隔离。手足口病典型图片3、水痘水痘:婴儿到成人有可能患的出疹性传染病。婴幼儿时期是水痘的高危期,在冬春交替季节高发;传染率极高,因此隔离和家庭护理非常重要。表现:①感染水痘后,潜伏期约10~21天。②发病初期1~2天多有低热,随后出皮疹。皮疹出现顺序为头皮一面部一躯干一四肢。③初起时为红色丘疹,1天左右变为水疱,3~4天后水疱干缩、变为痂皮,痂皮脱落,出诊期间皮肤瘙痒。预防:①注射疫苗;②饮食清淡、多补充水分;③保持皮肤清洁、禁止抓挠;④发现患儿及时隔离。4、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3~5月是发病高峰期。表现:①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②麻疹口腔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