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InclusiveEducationCONTENTS第二章融合教育的发展简史第一节国外融合教育的发展简史第二节中国随班就读的开展第一节国外融合教育的发展简史01第一节国外融合教育的发展简史特殊教育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医学模式主导、注重残疾和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的阶段;(2)心理模式主导、注重测试和分类的阶段;(3)以社会模式为主导的阶段:主张为特殊儿童提供最少受限制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儿童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并反对将他们安置到具有隔离性质的特殊教育学校中。01第一节国外融合教育的发展简史科普斯基和加特纳将特殊教育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机构化时代、去机构化时代、社区成员时代。进入去机构化时代的标志是特殊儿童、残疾人回到家庭、特殊班级、工厂学习和生活,并可根据其障碍程度从服务选择体系中选择相应的服务。01第一节国外融合教育的发展简史本书中所指融合教育发源于以社会模式为主导的阶段、去机构化时代。01第一节国外融合教育的发展简史一、融合教育的起源:去机构化运动和回归主流(一)历史的变革:从去机构化运用到回归主流1.正常化运动与去机构化运动——残疾人群体的思想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北欧等国家出现了影响深远、范围广泛的社会变革,改革运动的中心就是教育。01第一节国外融合教育的发展简史英国、北欧等国家倡导“正常化”思想,认为应该改革原有公共隔离机构的封闭形式,将隔离者安置到正常社会环境中学习、生活,使其能够适应社会。主张改革原有残疾人生活、学习的教养院这一封闭、隔离的安置形式,将受教养者安置到正常社会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去机构化运动是指特殊个体离开各种类型的公共隔离机构到各种以社区为基础的生活环境中生活、学习。将残疾人与主流社会融合在一起。实际操作中有三个程序性的目标。01第一节国外融合教育的发展简史2.回归主流与一体化教育——学龄儿童的实践20世纪60年代,美国特殊教育领域发起回归主流运动,主张残疾儿童应回到普通学校就读,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应该根据儿童残疾程度不同,采取各种类型的特殊教育安置形式,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主张让特殊儿童尽可能与普通儿童一起在普通学校或普通班级中学习。01第一节国外融合教育的发展简史20世纪60-70年代,英国等欧洲国家主张将特殊儿童放到普通学校中与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并采用特殊教育服务的需求而非障碍的类别来重新定义特殊教育的对象。01第一节国外融合教育的发展简史(二)变革的动力:社会、政府、专业工作者、家长和残疾人1.民权运动的开展——种族歧视要求学校撤除对少数民族的种族歧视,所有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学生。提出“分开就是不平等”的口号,要求不同种族的群体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布朗案。01第一节国外融合教育的发展简史2.法律的制定“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即94-142公法,要求为所有残疾儿童提供免费的、适当的公立教育。包括六个内容。3.父母、专业工作者以及残疾人的呼吁倡导教育工作者、父母、专家开始认真探讨隔离教育的价值,思考该种教育形式的合理性以及效益问题。01第一节国外融合教育的发展简史劳伊德·邓恩对隔离特殊教育的批评01第一节国外融合教育的发展简史(三)回归主流(一体化教育)对教育产生的影响1.大量特殊儿童进入普通教育系统;2.教育特殊儿童开始成为普通教育教师的责任;3.双轨制的教育体系被打破01第一节国外融合教育的发展简史二、融合教育的发展特殊需要儿童——残疾儿童、特殊儿童特殊需要教育——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回归主流或一体化01第一节国外融合教育的发展简史二、融合教育的发展(一)融合教育兴起的历史背景融合教育逐渐取代“回归主流”或“一体化教育”01第一节国外融合教育的发展简史1.特殊教育领域的压力:回归主流运动本身的限制(1)强调安置形式,不注重安置质量回归主流的实施形式:没有任何支持;资源教师、资源教室等支持;降低学业标准、改变教学方法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持。01第一节国外融合教育的发展简史回归主流在操作过程中,特殊教育服务的种类、数量以及强度明显不同;由于缺乏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等,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