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retinalarteryocclusion1概念流经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液阻滞所引起的视网膜缺血坏死、视力丧失2视网膜血液供应视网膜中央动脉为终末动脉,其阻塞可引起网膜急性缺血,视力严重下降,是导致盲目急症之一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视网膜内五层视网膜外五层脉络膜血管脉络膜血管睫状视网膜动脉32%-40%32%-40%3发病率•发病率:1/5000•多发生于老年人,平均年龄略大于60岁•少见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约为后者1/7•多单眼发病,双眼仅占1-2%•男性大于女性(2:1)4病因多发生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中青年患者少见发病者常有偏头痛(1/3),血粘度异常、血液病、口服避孕药以及外伤等诱因,风湿性心脏病伴有心内膜赘生物等5病因及发病机制•血管栓塞——多位于筛板,其次后极部动脉分叉处栓子来源:胆固醇(最常见约占87%)、血小板纤维蛋白栓子,钙化栓子,肿瘤栓子等•血管痉挛——血管舒缩不稳定的青年人,早期高血压病人,动脉硬化者轻度者:短暂视力模糊,强烈者,血流阻断,一过性黑矇发作频率:多日一次至一日多次发作时间:数秒至数分钟•血管壁改变——炎症、感染及毒素引起血管内皮粗糙,管颈变窄,血栓形成•血管外部压迫——青光眼、巩膜环扎术、眼眶手术创伤、电凝过度、球后肿瘤、球后出血等导致眼压和眶压增高6临床表现VonGraefe于1859年首先描述其特征有三:视力突然丧失后极部视网膜乳白色混浊黄斑区樱桃红点7临床表现根据阻塞程度可分为:完全性、不完全性完全性症状:发作迅速,无痛性视力突然丧失先兆症状:一过性黑矇并可自行恢复体征: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视网膜乳白色水肿混浊黄斑区樱桃红点视乳头色淡,边界模糊,轻度水肿动脉管径狭窄或粗细不规则压迫眼球无动脉搏动出现8临床表现不完全性症状:因程度不同而异体征:轻者视网膜动脉管径可无明显改变视网膜混浊轻微重者与完全性阻塞相接近偶尔能见到动脉内血柱呈节段状离心性缓慢流动9临床表现合并睫状循环障碍无樱桃红斑黄斑程暗红色,反光消失10临床表现如有睫状视网膜动脉供应,则该区视网膜呈一舌形橘红色区如果这支睫状视网膜动脉供应黄斑,则中心视力可以保留11临床表现极少数病人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可见大片出血,血管隐没于水肿的视网膜组织中12临床表现•阻塞1-2周,水肿消退•视网膜脱色素及色素增生,内层萎缩•动脉狭窄纤细,伴有白鞘或白线化,静脉管径狭小•视神经萎缩,视盘苍白,境界清楚,血管性视神经萎缩13眼底荧光造影脉络膜充盈时间多正常视网膜动脉充盈迟缓视网膜静脉充盈迟缓14眼底荧光造影视网膜中央动脉充盈迟缓不全,如树枝折断状视乳头发出的小支血管有荧光充盈其余血管均无荧光15荧光造影主干完全性阻塞:视网膜动脉无荧光染料灌注视盘毛细血管由睫状动脉供血可形成侧支吻合,呈现逆流现象造影晚期,动静脉均呈荧光充盈不全16荧光造影主干不完全阻塞根据阻塞程度不同荧光充盈时间迟缓、稍延长或完全正常17视野周边视野根据阻塞的范围和程度不同,可有部分保留,颞侧可查出岛状视野中心视野黄斑区如有睫状动脉供应,可部分保留18电生理VEPb波下降,a波一般正常视网膜内层缺血,双极细胞受损EOG一般正常19并发症视网膜出血少见——多位于视乳头附近出血多——考虑伴有静脉阻塞继发性青光眼少见——发病约15%-20%常合并有颈内动脉狭窄长期视网膜动脉低灌注缺血诱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0鉴别诊断眼动脉阻塞:发病率低,对视功能损害更重其鉴别如下:症状CRAO眼动脉阻塞视力指数-手动常无光感眼底急性期樱桃红点多存在缺乏或存在视网膜水肿混浊轻度至中度中度至中度晚期无色素紊乱或很轻有色素紊乱荧光血管造影视网膜血流受损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受损ERGb波降低a波及b波降低或消失21鉴别诊断缺血性视乳头病变分支动脉阻塞与不完全中央动脉阻塞需要与之鉴别鉴别要点:a:该疾病视力下降程度较轻,视野多为象限性缺损,与生理盲点相连b:眼底视乳头水肿、色淡、边界模糊,部分小片状出血c:荧光造影显示:视乳头充盈不均,低荧光与高荧光区对比明显22治疗目的恢复视网膜血循环及功能,愈早,效果愈好大部分病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