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下派工作队的“角色”问题一是重规划设计、轻调查研究制订工作规划、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唯一的办法是搞好调查,使规划建立在周密系统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但一些工作(组)队驻村后仅仅走马观花了解一点情况,就急着写计划、搞方案、有的甚至习惯生搬硬套上级的指示、按部就班,这样做很容易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甚至还会产生一些负效应。实践证明,工作(组)队至少要掌握以下情况:一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承包法”及农村土地延包政策、退耕还林政策、农业税费改革与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等;二是所驻村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变化的情况,村组干部、党员和绝大多数群众精神风貌、思想状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三是村党支部近年来带领群众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教训,以及所驻村水、土、自然风貌和社情民意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找到所驻村的优势、劣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制订的规划,才切实可行。二是重班子调整、轻思想教育抓基层组织建设,班子调整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措施,但无论怎样的好班子,都有一个教育提高的问题。必须切实把思想教育当作村级组织建设的中心环节来抓,贯穿于整个工作之中。当前农村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部分农民思想观念和科学文化素质与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心存疑虑,这些问题在贫困村更突出,不解决好,不仅工作难以顺利开展,而且将影响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工作就是要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骨干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章,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理解,澄清模糊认识,只有党员、干部的党性增强了,思想觉悟提高了,组织建设才能有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才能自觉地解放思想,使他们从内心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把他们的积极第1页共5页性、创造性凝聚到改变驻点村贫困落后面貌的艰苦事业上来。三是重专业大户、轻共同富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村级集体积累能不能得到发展壮大,关系到村党支部有没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的问题,也是农村基层组织的物质基础。但富村的目的是为了富民,富村的手段也只能先富民。但在具体的工作中,有的工作(组)队片面追求发展集体积累,发展专业大户,忽视引导村民共同致富,导致贫富差剧加大,偏离了共同富裕的方向,这是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富村与富民关系的结果。因此,发展经济也要两手抓,一手抓发展集体积累,一手抓农民增收,帮助农民找市场、闯市场,在市场中求富裕、求发展,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四是重发展经济、轻培养人才发展经济是硬任务,看得见,摸得着,培养人才是软指标,工作难度大,见效慢,因而一些工作(组)队重视发展经济而忽视培养人才。贫困村落后的根源,归根结底是人才问题。工作(组)队整顿成果能不能巩固和发展,经济能不能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社会事业能不能蒸蒸日上,关键也在人。我们要从长远和战略的高度认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工作(组)队在帮助所驻村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十分重视培养人才,培养一批能立志扎根农村改变本村贫穷落后面貌,具有管理(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经营特长,掌握了现代实用科技知识并且具有致富能力的人才。五是重自身努力、轻共建合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要搞好工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但仅仅依靠工作(组)队单方面的努力远远不够,要为他们多出主意,多想办法,多撑腰壮胆,当好后盾,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充分发挥镇党委、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主体作用,包村而不包揽,指导而不领导,支持而不支撑,积极地把村干部推向改变村里落后面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第一线,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在群众中树立威信。工作(组)队要切实履行工作(组)队真正的职责,主动转变过去基层党委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更多地从“领导”第2页共5页角度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