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方案 营丘镇中学 康延顺 2014 年 9 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与学科课程是迥异的:它反对用考试和量化的手段把学生分等划类,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鉴赏。因此,学生评价本身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与他人协商共建、互助关怀,充满民主和平等的发展过程。 (一)评价的主要原则 1、突出发展。评价的目的在于推动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不在于给学生下结论、分等级。只要学生经历了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践的体验和经验,就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2、注重过程。本课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体验、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而不仅仅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3、体现多元。本课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元、评价内容与方式多元,要避免教师评价唯一、终极结果唯一的现象。 4、关注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注意给信心不足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特别是情感精神方面的需求。让每一位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5、强调自评。重视学生自我评估、自我调整、自我改进,使学生及时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得失,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未来的行动。 (二)评价的主要内容 1、活动过程中行为能力及其发展状况。主要包括: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选择和确定的状况。要评价学生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意义、学生在主题或项目选择和确定中的作用。它包括: (1)提出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逐步形成质疑、探究的能力。 (2)活动方案的制定状况。要评价学生制定活动方案的能力、活动方案本身的合理性程度、活动方案的具体化程度等。 (3)活动过程的具体行为方式。要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如行为的合理性、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具体的操作方式、参与实际情境的深度、文献资料、具体事实材料的搜集与加工情况等。 (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评价学生是否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要评价学生从提出问题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