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的护理骨科韩莉萍概述解剖特点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并发症护理锁骨骨折一.一.锁骨骨折锁骨骨折锁骨骨折锁骨骨折占上肢骨折的占上肢骨折的17.0217.02﹪﹪,在全身骨折中约占,在全身骨折中约占5.98﹪5.98﹪左右。左右。各年令组均有发生,但以儿童和青壮年各年令组均有发生,但以儿童和青壮年为多见为多见。。二、解剖特点二、解剖特点锁骨呈‘S’形,内侧锁骨呈‘S’形,内侧2/32/3前凸,前凸,呈园柱和棱柱状;外侧呈园柱和棱柱状;外侧1/31/3后凸,为扁后凸,为扁平状。锁骨骨折好发于平状。锁骨骨折好发于中中1/31/3,该处是,该处是棱柱向扁平的转化区,骨胳较细。棱柱向扁平的转化区,骨胳较细。三、病因和病理2.间接暴力(传导)暴力与直接暴力均可引起锁骨骨折,但间接暴力较多。•直接施于锁骨的直接暴力直接暴力,可使受力部位发生横断或粉碎骨折。骨折向外,上移位,尖锐断端可刺穿皮肤,导致开放性骨折。•传导暴力传导暴力多见于滑跌,运动损伤,扑跌时手、肘着地,或肩外侧受到撞击,冲击力顺骨,关节传导至肩锁和胸锁关节,使弯曲的锁骨受到挤压,形成扭曲骨折。偶有来自一侧肩部的传到暴力引起两侧锁骨骨折者。骨折分型青枝性骨折横断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常见证候要点1、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以内。外伤后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阻塞气血,血瘀气滞局部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减轻,功能活动障碍。舌红或有瘀点,苔白,脉弦。3、肝肾不足证:骨折4周以上。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四、临床表现1.症状和体征局部畸形压痛及肿胀,活动功能障碍;幼儿多为青枝骨折,局部畸形及肿胀不明显,但活动上肢及压迫锁骨时,常可引起患儿疼痛及哭闹;严重的骨折移位可导致软组织撕裂,出现皮下瘀斑,患侧上肢不能自主用力上举和后伸。2.典型体征头偏向患侧以缓解胸锁乳突肌的牵拉作用,同时用健侧手托住前臂及肘部,以减少患肢重量牵拉引起骨折端移位的疼痛。诊断要点1.病史•有局部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外伤史。2.体检和辅助检查•局部有肿胀,压痛,患肩活动受限,有时可扪及骨擦感或有骨擦音•X线片可明确骨折的部位、性质及其它合并情况六、治疗六、治疗(一)非手术治疗1.无移位或青枝形骨折‘8’字绷带固定,三角巾悬挂2~3周。2.有移位骨折手法复位(膝顶复位法)‘8’字绷带固定或双圈固定,三角巾悬挂4~5周。(如图)(二)手术治疗3.切开复位内固定•克氏针固定•钢板螺丝固定七、并发症锁骨下血管损伤臂丛神经损伤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内固定松脱或断裂肩关节功能受限创伤性肩锁关节炎胸膜尖损伤致血气胸伤口感染•了解病人肩部受伤史后,观察肩部有无肿胀、压痛、扪诊是否摸到移位的骨折端。如发生锁骨骨折,可见患侧上肢活动障碍,患肩下沉,并向前、内倾斜。病人常用健侧手掌支托患肘肘部,以减轻因上肢的重量牵拉所引起的疼痛,同时头部向减轻疼痛。八、护理(一)病情观察•局部用8字绷带固定的病人,应经常检查其固定的况,即保持有效固定又不能压迫腋窝过紧,如有血管神经压迫症状,应视病情随时给与调整。使用8字绷带后,可同时加用托带悬吊患肢,以防止患肢下垂,增加舒适。卧床时应仰卧、免枕,肩胛区垫枕以使两肩后伸。局部未加固定的病人,应嘱病人不可随便更换卧位或下床活动。•应经常保持挺胸提肩姿势。自局部固定后即可开始炼,练习手部及腕、肘关节的各种活动,练习肩关节外展、后伸,如做挺胸、双手叉腰动作,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肩粘连。除了必须以卧位保持复位和固定的病人外均可下地活动但要禁忌做肩前屈、内收等动作。(二)专科护理(三)、手术期护理1.术前护理(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2)对于吸烟者劝其戒烟(3)常规进行术区皮肤准备、药物过敏试验等(4)适时增加衣物,避风寒,防外感。2.术后护理(1)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指导患者进食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