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的治疗进展锁骨骨折•治疗更倾向于保守?手术?•保守治疗是否导致相当一部分患者骨折不愈合、肩关节功能丧失,并有大部分畸形愈合,严重影响外观?•是否应该根据骨折分型及损伤范围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锁骨骨折•锁骨骨折发病率•锁骨的解剖及分型•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基本治疗方法•治疗方法的探讨发病率•锁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锁骨骨折以儿童多见,约50%的锁骨骨折发生于7岁以下的儿童。在成年人中,占全身骨折的2.6%~4%,有35%的骨折并发肩胛骨及韧带的损伤。•锁骨干骨折占69%~82%,锁骨外侧端骨折占21%~28%,锁骨内侧端骨折占2%~3%。解剖•锁骨“S”型,呈致密的蜂窝结构,没有明显的髓腔。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呈S型,是联系肩胛骨与躯干的支架。锁骨由外向内逐渐变粗,内1/3呈三棱形,中1/3与外1/3交界处则变为椭圆柱形,而外1/3又变为扁平状。解剖•外1/3截面扁平状,内1/3近似三棱形,中1/3内外端交接处,直径最小,仅有胸大肌和锁骨下肌附着,是最薄弱的地方,所以中1/3容易造成骨折。•锁骨外1/3是斜方肌的止点。内1/3是胸锁乳突肌的起点,胸大肌起于锁骨的前缘故锁骨骨折多存在典型移位。解剖解剖•锁骨后下方有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通过,严重的锁骨骨折可并发血管、神经损伤。•邻近内脏:胸膜顶部及上段肺叶。骨折分型Ⅰ•锁骨骨折锁骨干骨折(按照锁骨的解剖形态)外侧端骨折ⅡNeer分型(根据骨折的部位及韧带损伤情况)Ⅲ锁骨外端关节面的骨折,喙锁韧带保锁骨内侧骨折持完整骨折位于喙锁韧带与肩锁韧带之间,韧带未收损伤,骨折未见明显移位。喙锁韧带与内侧骨端分离病因及发病机制•传统观念认为,锁骨骨折由间接外力和直接外力导致。其中摔伤导致的间接外力是锁骨骨折的最常见原因,摔倒后手掌着地,外力通过传导至肩,再传导锁骨,由于这种剪切力导致锁骨中段螺旋型骨折。直接暴力可致锁骨横型骨折,多段骨折。•近年来研究表明,锁骨骨折绝大多数是由直接外力造成,摔倒时,虽然手掌先着地,但根据患者的体重和摔倒时速度,肩部也会直接着地,最后的外伤机制仍然是直接外力所致。(参照《骨与关节损伤》(王亦璁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临床表现及诊断•骨折处肿胀、畸形、疼痛。骨折端上翘,上臂同肩下坠。触诊时骨折部位压痛,可触及骨折断端的异常活动。因锁骨表面皮肤活动度大,开放性骨折并不多见。•诊断标准:(1)有外伤史。(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X线检查•邻近的肩锁关节及胸锁关节部位的骨折,应注意与关节脱位、骨关节炎、骨骺分离相鉴别。疑有锁骨骨折需拍X线确诊。•表现:近折端受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向上后方移位,远折端受上肢重力的牵引向前下方移位。治疗方法•1.保守治疗•2.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一般以颈腕吊带保护和8字绷带外固定最常用。两者都可以减少骨折端的移动。(8字绷带可能会压迫腋下神经血管束及摩擦腋下皮肤溃烂)。基于这个原因,颈腕吊带现在使用的更加广泛,悬吊上肢可以减轻骨折疼痛,患者在能够忍受疼痛并活动,有利于愈合。手术治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手术治疗锁骨干在恢复功能上优于保守治疗,但在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方面,手术治疗有明显优势。•回顾性研究表明移位的锁骨骨折保守治疗不能够恢复锁骨的长度,有可能使锁骨长度减少﹥20mm,将增加骨不愈合的风险,并且有可能影响关节功能。•须再次取出。手术指征•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开放性锁骨骨折;•锁骨外端Ⅱ型骨折;•浮动肩(漂浮肩);•锁骨粉碎性骨折,软组织嵌顿;•多发损伤及病变,需早期功能锻炼;•不能接受畸形愈合外观;手术方式•钢板内固定•髓内、克氏针固定•其他固定方法(外固定支架)钢板内固定•钢板内固定可以达到绝对的稳定,立即减轻症状,以及术后早期活动。钢板一般置于锁骨上方,从生物力学上可以提供较好的稳定性,适合皮质粉碎的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