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初二数学研修活动 2 0 1 0 .1 0 .1 4 1 《轴对称》教材分析 一、本章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换一个角度看我们教材对《空间与图形》的编撰思路: “图形世界”----“图形世界最基本架构”----“三角形”----“直观形状大小的异同辨析”----“在相对固定的位置限制下辨析图形的异同”---“较为复杂的图形”----„„ 这完全符合我们一般认识世界的方法论。 从方法的学习上看:(1)推理论证方法进一步巩固发展,(2)发展几何变换思想,平移变换后的第二种合同变换(保距变换),(3)提升学生宏观观察分析图形的能力,学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复杂图形时,会用轴对称的观点进行分析,进而以此为工具深入挖掘出一些特殊图形的性质(在后续四边形、圆等图形学习中这一思路集中运用)。 从更深的层面讲,可渗透培养学生的美学观以及和谐平衡的哲学思想。 二、从知识结构,整体把握教材 很清晰的三块:实际生活中图形识认 ------ 动手操作 ----- 数学概念及逻辑思辨 三、课程学习目标 情感价值观目标:在观察、操作、想象、归纳、探索论证、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激生活中的对称 轴对称 轴对称变换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画图形的对称轴 画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生活实例体会、识认、判断轴对称、轴对称图形 几 何 方 法运用、发展 动手操作探索作图、欣赏设计图案 中垂线判定性质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 角 形 概 念 性质及应用 抽象的几何概念(中垂线等)、几何特征,几何变换 解释现象、解决问题 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初二数学研修活动 2 0 1 0 .1 0 .1 4 2 发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兴趣。 重点:(1)轴对称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难点:运用轴对称的思路分析识认复杂图形,进行推理论证。 难点突破:(1)加强对问题分析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分析证明问题的一般思路流程:“任务---判定---条件,已知---性质”。 (2)使学生深刻体会通过几何语言表述逻辑推证的规范语序和说理格式。 四、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 13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1 2 .1 轴对称 3 课时 1 2 .2 作轴对称图形 3 课时 1 2 .3 等腰三角形 5 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 2 课时 五、总教学建议 1 、渗透一些广义对称的理解:美学、哲学的渗透 孙维刚先生把对称理解作“平衡”,他教学生:一切都处于他应处的位置,当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