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调研报告近几年来,**县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在全市一直居高不下,青少年违法犯罪形势严峻。为进一步提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县人民法院成立调研课题组,对近四年来涉及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所有刑事案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分析,全面深入地探索新形势下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特征、新成因、新规律,并具有针对性的提出新对策。一、近四年来本院审理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情况及趋势。据我院统计资料显示,20XX年度青少年犯罪总人数为**0人,其中**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3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2.3%;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27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20.8%;18周岁以上不满25周岁的**0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76.9%。20XX年度青少年犯罪总人数为**0人,其中**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0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27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20.8%;18周岁以上不满25周岁的**3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79.2%。20XX年度青少年犯罪总人数为123人,其中**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4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3.3%;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24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19.5%;18周岁以上不满25周岁的95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77.2%。20XX年度青少年犯罪总人数为169人,**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0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20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11.8%;18周岁以上不满25周岁的**9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88.2%。从上述统计资料,我们可以分析得从上述统计资料,我们可以分析得出。20XX年至20XX年间,我院共判决罪犯2348人,青少年(**周岁至25周岁)的犯罪人数为552人,占全部犯罪人数的24%。其中已满**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比例极小;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率也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已满18周岁不满25周岁的青年犯罪人数则居高不下,并逐年增加。至20XX年,18至25周岁的青年犯罪人数占青少年犯罪总人数的比例已高达近90%,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点群体。由此可见,要从根本上第1页共11页达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目的,既要注重对**至18周岁青少年群体的教育、预防,又要注重对18至25周岁青年群体的预防、挽救、帮教。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一)**至18周岁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1、从犯罪主体分析,呈现“三多”态势。一是文化水平低的多。**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大部分为中低等文化程度,法制观念淡漠,易走向违法犯罪。二是独生子女犯罪居多。平时受到父母溺爱,养成骄纵任性、好逸恶劳的性格特点。甚至有些来自贫困地区的独生子女,不考虑家庭生活实际,盲目攀比,追求物质享受,最终走上盗窃、抢劫的违法犯罪之路。三是以团伙作案居多。由于未成年人的社会经验缺乏,实施犯罪时往往心理压力过大,这让他们在作案时极具情感的依赖性。尤其是对18至25周岁的年长青年,他们通常表现为言听计从,双方作案时分工明确。一方负责制定周密的犯罪计划,另一方负责实行犯罪。这种利用团体优势相互弥补,甚至伪造作案现场,毁灭证据的行为,给后期的案件侦破带来难度。2、从犯罪类型分析,侵财型犯罪居多。**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和尝试欲望,极易受身边同龄人的影响。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是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表现出的共同特点。但由于经济条件的无法独立,加之网络游戏导致对金钱的需求量增加,最终迫使他们走向侵财型违法犯罪。3、从犯罪结果分析,具有身份的多重性。**至18周岁的青少年对社会的认知和判断能力欠缺,自我保护能力不足。一些过早辍学的社会闲散青年经常聚集在学校门口,拉帮结派,这既容易让未成年人受到诱惑、利用,成为共同的犯罪主体,又容易让他们在犯罪中成为“替罪羔羊”乃至受害者。这是这一时期的未成年犯罪不同于普通犯罪的显著特征。(二)18至25周岁青年违法犯罪的特点。1、从犯罪手段分析,日趋成人化和科技化。18至25周岁的青年人具有更加旺盛的精力和冲动的性格特点,他们逐渐脱离学校步入社会,受到一些警匪电影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第2页共11页在实施暴力型犯罪时往往手持刀具,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此外,在青年人的侵财类案件中,他们依仗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