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知识: 不同形式冰蓄冷系统的特点、 容量计算及节能分析 [ 工程类精品文档 ] 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 , 如若有用 , 请打赏支持 , 谢谢 ! l. 相对于全负荷蓄冷,部分负荷蓄冷是冰蓄冷系统经常采用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由于空调冷负荷是由制冷主机和蓄冰装置共同承担,投资相对较低,经济有效,应优先采用。2. 并联系统的冰蓄冷形式,管路简单,易充分发挥冷机和蓄冰装置的出率,但二者间冷负荷的分配和调节控制复杂,造成供液温度较难恒定,适用于供、回水温差不过大的常规空调水系统。串联系统因取冷溶液可经过冷机和蓄冰装置的两次换热,故可获得较低的供液温度,适用于大温差的空调水系统,亦为降低空调水泵的输送能效比和采用低温送风的空调形式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条件。3. 在串联系统中,当蓄冰装置处在上游时,回液先经过蓄冰装置,较高的回液、出液温度与冰的低温形成较大的换热对数温差,故装置可获得较高的融冰速率,与处在系统下游时相比,可减少装置的换热面积,形成投资价格的优势。但应该指出,冰是在较低蒸发温度下制成,用于系统高温端,未能充分利用冰低温的物理特性,这是蓄冰装置取得较大融冰速率的代价。因而,处在下游的主机,由于较低的进液、供液温度,蒸发温度随之降低,会引起制冷效率的下降。但主机处在下游的优点是,因主机供液温度的恒定容易控制,故对上游蓄冰装置供冷性能的稳定要求较低,适用的蓄冰装置种类更宽泛,而对整个系统而言,供冷的稳定性仍可得到保证。此外,当双工况主机采用多级离心机型时,由于调节性能好,仍可保持较高的COP值,使上述矛盾得到缓解。根据系统的特点,建议空调供水温度不宜过低(≥4℃),温差可适度加大( 6~8℃)。4. 在串联系统中,当双工况主机处在上游时,回液先经过主机,因较高的回液、出液温度,主机可获得较高的COP值。蓄冰装置位于系统下游的低温端,可充分利用冰低温的物理特性,因此适用于大温差(8~10℃)的空调水系统。为保证整个系统供冷的量和质的稳定,因而对蓄冰装置融冰性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同时,位于下游的蓄冰装置因较低的进液、供液温度,会造成融冰速率的下降,相对于蓄冰装置在上游的系统,会增加蓄冰装置融冰换热的面积或容量,进而影响投资造价。5. 外融冰蓄冷系统可提供1~2℃供水温度,其冰层厚度一般为40~65mm,但应采取技术措施杜绝冰桥产生,否则会导致释冷周期内部分冰不能融化,造成效率损失。为了均匀水温,并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