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 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 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 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一、菲利普斯曲线1.菲利普斯曲线的由来菲利普斯曲线( Phillips curve )是指一条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关系的曲线。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1~1957 年的数据得出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的结论。 菲利普斯考察通货膨胀是根据名义工资而不是物价,但其实这两种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通常是同时变动的。之后萨缪尔森 (Paul Samuelson)和罗伯特· 索洛 (Robert Solow)用美国的数据表明了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类似的负相关关系。他们的推理是, 这种相关性的产生是因为低失业与高总需求相关,而很高的总需求会给整个经济带来工资与物价上升的压力。图 35-1 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给决策者提供了一个有各种可能的经济结果的菜单。通过改变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来影响总需求,决策者可以选择这条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如图35-1 所示, A 点提供了高失业和低通货膨胀,B 点提供了低失业和高通货膨胀。决策者可能会偏好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 这种组合是不可能的。决策者面临着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并且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这种权衡取舍。2.总需求、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1)菲利普斯曲线与总需求、总供给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 短期中出现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组合是由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使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变动。在短期中物品与劳务总需求的增加引起产量增加、物价总水平上升。产量越多,意味着就业越多,从而失业率越低。此外,高物价水平转变为高通货膨胀率。 因此,总需求变动在短期中使通货膨胀和失业反方向变动,这正是菲利普斯曲线所说明的一种关系。(2)菲利普斯曲线与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设想物价水平在2020 年等于 100。图 35-2 表示由于总需求的力量在2021 年可能出现的两种结果,如果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较低,那么经济就有结果A :经济生产的产量是15000,而物价水平是102;如果总需求较高,经济就有结果B :产量是 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