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文档专题0-从看中医等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教师版VIP免费

最新文档专题0-从看中医等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教师版_第1页
1/13
最新文档专题0-从看中医等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教师版_第2页
2/13
最新文档专题0-从看中医等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教师版_第3页
3/13
专题 01 从疫情看中医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2020 年 3 月 11 日,世界卫生组织( WHO)正式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列为全球性大流行病, 上一次全球大流行病爆发还是2009 年的甲型 H1N1流感,表明此次新冠肺炎对全球的威胁已经超过了2003 年的非典。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全球众多科研机构正全力以赴,寻找抗击病毒的有效药物。中医药对抗病毒的独特效果也受到关注。但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疗效,仍面临不少疑问: 中医药为什么有效?中医治疗传染性疾病的学说从何而来?据《中国疫病史鉴》统计,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321 次大型瘟疫。每一次瘟疫流行,都催生了一批医家,也促成中医温病学的向前发展。被后世尊为 “医圣” 的张仲景, 在《伤寒杂病论》 自序中说,“余宗族素多, 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与东汉时期大疫流行的情况相吻合, 张仲景因此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 乃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撰成《伤寒杂病论》。元明清时期, 疫病流行达到中国历史上的顶峰,中医温病学也在这一时期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善,形成完整的体系。如金代刘河间提出“六经传变,皆是热证”,将温病从伤寒中脱离发展,被后世称为“伤寒宗张仲景,热病崇刘河间”。明代吴又可撰《温疫论》 ,成为第一部温病学专著,他提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对疫病病因学的研究作出重大贡献。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统计, 我国仅温病学专著就有541 种。而在漫长的与瘟疫斗争历史中,中医总结了诸多有益的经验。例如为青蒿素发现提供灵感的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首次记载了天花疾病症状和治疗方药。公认最晚在明代我国就有了人痘接种预防天花实践。中国种痘法经俄罗斯传到土耳其、英、法等国家。有意思的是,牛痘的发明者——英国的医生琴纳,当时就是一位人痘接种医师,他本人也因接种人痘而获得天花的免疫。在抗击“非典”(SARS)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小汤山模式”,早在汉代就有了雏形。 《汉书》记载,汉元始二年对疫灾的救治:“民疾疫者,空舍邸第,为置医药”,即早在公元2年中国为控制流行病就建立了公立的临时医院。在明代,就有将病人用过的衣物,用蒸煮的方法进行高温灭菌的操作。明代龚廷贤在 《寿世保元 ?卷二》说:“天行瘟疫传染, 凡患瘟疫之家, 将出病人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最新文档专题0-从看中医等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教师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