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一、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的目的、组织原则开展研究性学习, 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多元研究、 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团体协作精神、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的组织原则: 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行设计为主,以课题小组为主要组织形式。教师主要起组织、关心、指点和评估的作用, 重点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注意尊重学生的创造力。二、阶段目标高一年级:以培养学习“问题意识”为核心,体现科技与人文的结合,以文理科综合课程为载体,组织问题的背景材料学习。建议教师以讲座,参观、访问、观察、调查、实验,文献资料收集等开放性的主体体验实践来学习,引导学生在过程中思考分析社会、生产、生活现状、发掘问题,提出问题。高二年级:以培养学生实践、创造能力为核心,以“课题研究”课程为载体,使学生理解研究方案是如何设计和进行的。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实践,确定研究课题,寻找解决的方案与途径,选择研究成果的表述方式等。 使学生了解问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了解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范围主要指独立于学科的综合性课题研究,即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采用文献研究、观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验、社会调查、考察报告等方式。其内容包括: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区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良渚文化与古代文明、历史遗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