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慈爱精医致和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正德慈爱精医致和一、概念·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因发病较急而又诊断不清危及患者生命。·消化道出血通常分为上消化道出血与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指出血点位于屈氏韧帯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出血。·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屈氏韧帯以下的消化道出血,包括小肠、结肠和直肠。正德慈爱精医致和病因·食管疾病(食管曲张静脉破裂、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癌、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性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动脉硬化、胃血管发育不良)。·肝、胆道疾病·胰腺疾病·全身性疾病正德慈爱精医致和临床表现·呕血、黑便·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氮质血症·发热·血象正德慈爱精医致和呕血、黑便1、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2、均有黑粪,但不一定有呕血。取决于出血部位、量及速度。3、呕血多为咖啡色或棕褐色,量大可为鲜红色或伴血凝块。4、需与下消化道出血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黑便相鉴别。正德慈爱精医致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1、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最重要的临床表现。2、程度随出血量多少而异。3、表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头晕、心慌、出冷汗、口渴、精神萎靡、意识模糊甚由于灌注不足呈休克状态。4、老年人死亡率高。正德慈爱精医致和氮质血症1、可分肠源性、肾前性、肾性氮质血症。2、出血后数小时血尿酸氮开始上升,24-48小时达高峰,3-4天后恢复正常。3、在补足血容量的情况下,如尿素氮持续升高,提示有继续出血或出血未停止。正德慈爱精医致和发热1、大量出血后:24小时内常出现低热,一般不超过38℃,可持续3~5天。2、机制:循环血量减少、周围循环衰竭,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贫血、基础代谢增高。3、若发热超过39,℃持续7天以上,应考虑有并发症的存在。正德慈爱精医致和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评估·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每日出血量5ml以上,·柏油样便:出血量50~70ml以上;·呕血:胃内积血量达250~300ml时;·头晕、乏力、心悸、出汗:出血量超过400~500ml时;·周围循环衰竭:出血量超过1000ml。正德慈爱精医致和与下消化道出血鉴别鉴别要点: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既往史多曾有溃疡病肝胆疾多有下腹部疼痛患病史或有呕血史及排便异常病史或便血史出血征兆上腹部闷涨、疼痛中、下腹不适或或绞痛,恶心下坠,无呕血出血方式呕血伴柏油样便便血暗红或鲜红,无呕血便血特点柏油样便,稠或成形,稀不成形,大量出无血块血时有血块正德慈爱精医致和一、一般治疗二、病情观察三、补充血容量四、止血治疗与护理正德慈爱精医致和一般治疗1、卧床休息、体位、头偏一側,保持呼吸道通畅。2、监测血压、脉搏3、测血常规、红细胞压积、电解质、肝肾功能。病情观察1、呕血与黑便情况。2、肢体是否温暖。皮肤与甲床色泽、周围静脉特别是颈静脉充盈情況、每小时尿量。3、定期复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与血尿素氮。4、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老年患者常需心率与心电图检测。正德慈爱精医致和补充血容量1、积极补充血容量,立即配血,大号针静脉输液,或经锁骨下静脉插管输液,测量中心静脉压。2、输液开始宜快。用生理盐水、林格液、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尽快补充血容量。3、应尽早输血,以恢复血容量及有效循环血量。最最保持血红蛋白不低于90-100g/L。正德慈爱精医致和紧急输血指征1、改变体位出现晕厥,血压下降>15-20mmhg,心率上升>10次/分2、收缩压<90mmhg3、HB<70g/或Hct<25%止血1、药物止血:孟氏液、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止血芳酸、维生素K1、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等。2、器械止血:三腔二囊管,内鏡下止血。正德慈爱精医致和消化道出血的护理问题1.潜在并发症;室息与血液或分泌物反流入气管有关。2体液不足:与黑便、禁食引起体液丢失、体液摄入不足有关。3.排便异常:与消化道大量出血、进食减少有关。4.活动无耐力:与血容量减少有关。5.组织灌注量改変:与出血量导致血容量减少、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有关。6.营养失调:与禁食、上腹部胀痛不适有关。7焦虑与恐惧:与环境陌生、病情反复、健康受到威胁有关。8.知识缺乏:与病人认知能力所限有关。正德慈爱精医致和护理目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