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数据地面接收、处理与应用系统 监理服务内容与模式 近 20 年来,我国已建立起包括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国外卫星等多个国家级遥感卫星数据接收和服务系统,其主要任务是处理、存储归档遥感数据,同时生产并分发卫星遥感数据产品。在系统建设过程中主要涉及高性能计算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海量数据的管理与快速查询技术、系统设计与集成等计算机技术以及卫星遥感数据处理及其产品生产技术等多个方面的技术。 由于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及技术众多且复杂,为保证系统建成后到达预期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参考较为成熟的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在此类项目建设时引入了相应工程监理制度及第三方监理服务机构。根据已完成的案例,监理机构在工程建设中已显现出管理与监督的作用与职能。 “陆地观测卫星数据全国接收站网”作为卫星数据基础接受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具有实施地域范围广、设备研制及安装工艺复杂、定制开发软件需较高可靠性等特点。对此赛迪监理独创了“专家+监理”一体化质量控制模式,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由监理机构把控关键技术指标,使得该项目的科学目标顺利实现;同时,依据国家标准及制度将科学目标与工程目标相结合,保证了建设实施过程的规范性。 “资源三号卫星应用系统”作为以建成高效率、业务化处理和生产基础地理信息产品的系统工程,针对工程建设目标监理制订了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策略,明确重要节点和重点环节的质量管控,并利用专业化的服务为项目建设管理进行了有限的补充,充分发挥管理咨询和第三方监督作用。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环境应用系统”是一个科学水平高、综合技术复杂的大型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具有技术难点繁多、涉及多个环境保护学科,协调工作量大等特点,赛迪监理结合项目实际特点,采用一体化的监理服务信息化平台,规范了工程项目建设流程;发挥专家咨询团队的作用,明确了关键节点的研制方向;利用专业化测试工具,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 1 . 遥感数据地面接收、处理与应用系统工程建设中关注要点 遥感数据地面接收、处理与应用系统是上世纪 70 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领域的产物。它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通讯和地球科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在地球系统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以及农业、林业、地质、水文、城市与区域开发、海洋、气象、测绘等科学和国民经济的重大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遥感数据地面接收、处理与应用系统是一个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