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标描述: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北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党项契丹的先后兴起与建国,辽宋战争、宋夏和战等,掌握史料实证的能力,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2、通过评价瀆渊之盟与宋夏和议,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上民族之间的和战关系及战争性质,进而确立唯物史观。(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及并立关系的掌握,并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2、通过列表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各民族政权建立的基本情况。3、通过历史纪录片视频的方法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宋辽和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价瀆渊之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契丹、党项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的重大贡献,对形成现在的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2•认识到这一时期民族政权间战争频繁,但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3•只能从正义与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民族间战争的性质;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不要唯“汉”独尊,树立民族间战争的正确评价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瀆渊之盟的签订,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并立关系。难点:民族政权之间的并立是通过彼此之间的和、战关系表现出来。三、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受知识水平限制,以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有限,对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议和、交往往往不能正确认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如果不议和,继续交战,会出现什么状况?和议后双方的交往又是一种什么情形?通过问题的探讨,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四、教法与学法:教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展示的方式完成契丹族与党项族兴起发展与建国的教学任务,以问题探究教学策略和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树立学生正确的民族观与民族间战争的正确评判方法,通过情感体验教学策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即宋辽、宋夏间的和战关系。学法:本课的头绪较多,学生需要抓住中心问题:“辽、西夏的兴起与北宋的并立(和战)。”认识到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点,需要通过地图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的掌握,可以通过列表归纳掌握重要的史实。教学资源:视频、课件、黑板课题名称《辽、西夏与北宋的建立》设计者王治刚授课年级七年级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资源)设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