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即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级阶段和科学形式。是关于认识的本质、来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其基本原理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即实践论。它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从实践中产生,随实践而发展,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践,认识的真理性也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认为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物质与精神、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多次反覆;社会实践的无穷无尽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永无止境。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3、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5、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6、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原理。2、认识的两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3、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先天因素与后天实践原理。5、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原理。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认识的来源、本质及其规律的学说。它坚持反映论的观点,认为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是认识的对象和源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正确对待错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作用。研究方法是有层次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或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了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思想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一切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1、要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来认识它们,不要为种种唯心主义观点所蒙蔽;2、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不要孤立地看问题;3、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要静止地看问题;4、在事物的现象与本质之间存在着矛盾,必须要透过现象,看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