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患者的护理查房主要内容病史汇报01疾病相关知识02护理诊断及措施03健康教育04病史汇报27床患者xxx,男,52岁。住院号:1183520入院日期:2016.11.10主诉:直肠癌术后三余年,肝转移术后2年。现病史:患者2012年9月6日在xx第一人民医院行“姑息性直肠癌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直肠进展期;隆起行浸润性中分化乳头状-管状腺癌。癌细胞浸润肠壁全层,切缘阴性;肠系膜上淋巴结13枚均未见癌转移。术后行6周期"洛铂+卡培他滨"方案及2周期XELOX方案化疗,具体剂量不详。末次化疗时间为2013年1月31日。2013年5月CT发现肝右叶2低密度灶,环状强化,考虑转移,2013年6月18日全麻下行“肝占位射频消融+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肿块直径分别为2.5cm,2cm,周围脏器及腹腔未见异常,2013年6月28日至2013年8月29日行“卡培他滨+依立替康”方案化疗3周期,2013年11月8日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剂化疗栓塞术,2014年1月14日在滨湖医院行肝转移癌适行放疗后病情稳定。2014年6月23日无症状下定期复查行上腹部MRI增强发现肝顶叶及右前叶结节影,伴腹膜后淋巴结肿大,2016年6月27日-2014年10月16日行"奥沙利铂+替吉奥"联合化疗6周期,2014年11月复查CT提示肝脏病灶较前增大,2014年12月4日-2015年4月24日行"卡培他滨"单药化疗7疗程,肝脏病灶渐增大。病史汇报现病史:2015年7月7日患者在DSA机下行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术,2015年8月22日开始行"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方案化疗2程,2015年10月23日腹部CT提示肝脏病灶较前略增大,201510-14起行"伊立替康320mgd1+亚叶酸钙0.72d2+氟尿嘧啶3.75CIV48小时"化疗方案4程,末次化疗时间2015年12-5,过程顺利,2016年10月1日开始口服"阿帕替尼200mgqd"无明显副反应,今日我科复查。查体:神清,精神可,双侧巩膜黄染,颈软,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两肺呼吸音正常,心律齐无杂音。下腹部可见20cm手术瘢痕,愈合佳,左下腹可见结肠造瘘口,周围无红肿渗出。腹部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腹水征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病史汇报既往史:一般健康状况:疾病史:有2型糖尿病传染病史:无预防接种史:无手术外伤史:手术:有手术名称及时间:2012年9月6日行"姑息性直肠癌切除术",2013年6月18日行"肝占位射频消融+胆囊切除术"外伤:无输血史:有输血时间2013年6月输血反应:无药物过敏史:无个人史:经常居留地:合肥市疫水接触史:无吸烟史:有平均三支每天,时间30年戒烟:否饮酒史:无戒酒:否毒品接触史:无婚育史:结婚年龄28岁配偶健康状况:健康家族史:否认遗传性家族病史疾病相关知识直肠癌:是从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至直肠齿状线之间的癌肿,是胃肠道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大肠癌的最常见部分(占60%左右)。绝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30以下者约15%,男性较多见,男女之比为2~3:1,直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病因因尚未明确,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临床观察分析,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饮食习惯大肠癌的发生与食入过多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及缺乏新鲜蔬菜和纤维饮食有一定相关性;过多摄入腌制食品可增加肠道中致癌物质,诱发大肠癌。②遗传因素有20%~30%的大肠癌患者存在家族史,如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的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携带的家族成员,属高危人群。③癌前病变多数大肠癌来自腺瘤癌变,其中以家族性肠息肉病及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近年来大肠的某些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结肠腺瘤及血吸虫性肉芽肿)改变,也被列入癌前病变。临床表现•直肠癌早期可无症状,随着癌肿的逐渐增大,可产生一系列症状。•1、直肠刺激症状:可出现便意频繁、腹泻、里急后重、排便不尽、便后肛门下坠感等刺激症状。•2、癌肿破溃感染症状:只是直肠癌最早期的症状•3、肠壁狭窄症状:可出现肠梗阻症状如大便变形变细、阵发性腹痛等•4、其它:直肠癌晚期浸润其它器官及组织时,可引起相应的症状。辅助检查•1、直肠指诊•2、大便潜血实验•3、内窥镜检查•4、钡餐剂检查病理分理和分型⒈根据肿瘤的大体形态可分为⑴.肿块型:肿瘤向肠腔内生长,呈菜花状,好发于右侧结肠,特别是盲肠。该型肿瘤生长缓慢、转移较迟、恶性程度较低,预后...